-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13、14、15、16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 * 单元体系 第五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辽、夏、金与北宋的关系 二、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三、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四、行省制度 宣政院 辽、夏、金与宋的关系 复习要点: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及关系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建立 ①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②北宋建立:960年建立北宋,定都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③西夏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 ④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⑤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关系 ①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渊,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击退辽军,1005年初,达成和协,双方约定各守边界。 ②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③宋金议和:1141年,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 经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于淮河以南地区 (5)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3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 ②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③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2)手工业 ①丝织业:宋代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的官营织锦院,各有工匠几千人 ②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③陶瓷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④采矿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⑤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 3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3)商业 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有一百万人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③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货 币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外资收入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 对外贸易 东京、临安 商业都市 商业的繁荣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 造船业 瓷器制作更加精美,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制瓷业 纺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有官营织锦院。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纺织业 手工业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经济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粮食作物 农业 发展成就 类别 4 元朝大统一 (1)统一 ①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②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③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2)措施 ①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行省制度 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③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5 元朝的民族融合 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地理条件的优越;北方不断受到强大的少数民族的威胁、长期陷于战乱所致;由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两次大动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封建生产关系由中原向南扩展,结果一方面促成南方较原始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一方面使封建生产关系在新的环境内增添了活力,从而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地区开发较早,但囿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人们只单纯重视种植业粮食作物的发展,而忽视畜牧业和林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中原人口于是向开发较晚、生态环境未遭大的破坏、自然条件又较优越的南方迁移,南方经济便迅速得到发展并超过了北方,从而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 *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