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爱恋者和殉情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的爱恋者和殉情者.doc

美的爱恋者和殉情者   摘 要: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关键词: 高启 美 生命悲剧 美学意义      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是元明之际世所公认的诗坛领袖,“始变元季之体,首倡明初之音”[1]P1090,开启明一代诗歌新风,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高启诗歌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美,如前人所评:“山龙华虫,如其贵也;象犀珠玉,如其富也;秋月冰壶,如其清也;夏姬、王嫱,如其丽也;田文、赵胜,如其豪也;鸣鹤翔云,如其逸也。”[2]P994真是美不胜收。这一美的特征的形成源自诗人内心强烈的美的意识。高启的一生是迷恋美、歌颂美、捍卫美的一生,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艺术之美的坚守和吟唱,构成了他人生的核心主题。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闪耀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本文对高启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一      高启,为“吴中四杰”、“北郭十子”的代表人物,禀资聪颖、才华横溢,同时又率真旷达、傲岸不桀,具有不滞于物而超迈前贤的独特的生命情致。他能够踏上美的旅程,是其生活环境及个性追求联合促成的。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南人地位低下,位居四等之末,即使出仕做官,也只是末职卑位。由于仕途失去了诱惑,因此在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文人隐逸之风盛行,传统思想对读书人身心的紧箍与摧残得到了缓解,读书的功利性逐渐退化,转而成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消遣方式。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当胜国时,法网宽,人不必仕宦。浙中每岁有诗社,聘一二名宿如廉夫辈主之,刻其尤者以为式。”[3]P1040可见,受统治政策影响,长期以来,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人们读书,更多是出于对文艺的热爱。   高启生长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氛围中,从小自然不必在传统科举考试的训练程序中背诵儒家经典,也不必在枯燥的理学教条中饱受嚼蜡之苦。“嗟余少本好剑舞,学书晚方从父兄”(《草书歌赠张宣》),诗人在童年完全按孩子的天性自然成长,家庭对他没有管束,任其自由发展。高启祖辈务农,勤劳而致富,“有田百余亩”[2]P995,他们似乎没想过把高启培养成读书人,而是让他帮助家里干农活,“我本东皋民,少年习耕锄”《京师尝吴粳》),这为高启亲近大自然、领略自然美提供了机会。虽然读书没用,但高启却聪颖好学,悟性极高,家里也有一些书籍,这些书籍显示出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美的世界,紧紧攫取了少年高启的心,引导他步入了艺术的殿堂。吕勉《槎轩集本传》(以下简称《吕传》)云:“(高启)性警敏,书一目即成诵,久而不忘,尤粹群史,嗜为诗。”[2]P995高启的学习并无老师指导,全凭个人兴趣爱好,自学成才。张适《哀辞序》记载他未冠时就编选一本《仿古》集,凡“诗人之优柔、骚人之凄清、汉魏之古雅、晋唐之和醇新逸”,分门别类,“日咀咏之”[2]P1030。高启早年致力于诗歌,不带有功利目的,纯粹出于对诗歌艺术浓烈深挚的痴迷。反过来,诗歌又陶冶了他的性情,净化了他的心灵,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给了他一双发现美、寻求美的眼睛。   高启父母早亡,这件事对他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死亡从此盘踞在诗人心里,成了无法挥去的阴影。《蒿里歌》云:“古原闭愁冤,荒草不得春。一作泉下客,长违室中亲。昔兴每待旦,今卧焉知晨?敛衣已成灰,含贝仍作尘。家门谅不远,欲归竟何因?平生所爱物,娱玩由他人。哀哉此里中,同逝壮老均!”死亡是可怕的,堆积如山的财富、千古流传的令名、亲朋好友的深情都无法驱除它所带来的虚无和恐惧。每个生命都将走向死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必然结局。诗人感到独处宇宙的孤独和悲哀,叹息道:“人生处世,能几何哉?日东月西,百龄易终。”(《短歌行》)另一方面,死亡反衬了生的美。“达人贵自然,外物等秋草。顾此七尺躯,即为黄金宝”(《寓感》之十七)。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在它的面前,功名利禄真如过眼烟云,“世间富贵皆空虚”(《送吕山人入道》)。高启推己及人,对别人的生命也充满了尊重,这使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受物质利益驱动,而始终以真情对待他人,“人生四海中,相见皆友与”(《天界赏月》)。同时,亲友的关心让诗人在孤独的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美好,“艰难我何托,所托在友朋”(《送客之海上得诚字》)。生命的美不是体现在冰冷宝石虚幻的光芒之中,而是体现在像陈年美酒一样温暖人心、令人陶醉的人情之中。      二      高启躬耕田园,周围的景物无不让诗人感到意趣横生。家常菜蔬,像韭菜、茄子等在诗人眼里竟是那样秀丽喜人。韭菜是“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