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郭熙的《林泉高致》.doc
试论郭熙的《林泉高致》
摘 要: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郭熙 《林泉高致》 山水画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的高峰。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从艺术史看,该书对我们了解郭熙的创作和当时的山水画情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序里说明了这部书是郭思根据他父亲郭熙平日的谈话整理、执笔写成的,今本已不全。据书目上说,原有政和七年许光凝序,可能清初尚存。据记载,该书原为六篇,今存五篇,第六篇《画记》已佚。《画记》记载了郭熙如何受到宋宁宗重视的一些情节,是郭熙艺术生活的重要记载。第五篇《画题》是讲人物画的,从内容上看与前面各篇没什么联系。
其中《山水训》一篇最重要,其它数篇可作为《山水训》的发挥或解释去读。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林泉高致》一书的主要内容。
一、山水画的目的
这里的目的包括生活上的目的与艺术上的目的两方面,其中心思想即“林泉高致”。
《山水训》开头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这是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种种世俗生活的束缚。当时士大夫们一方面要摆脱伦理的拘束,向往“林泉啸傲”的生活情致,另一方面要出仕。
郭熙在这里说明自己对山水爱好的感情是出于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但他又说:“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官宦世俗生活是君子应尽的社会责任,过隐遁生活没有必要:过去的隐士也是出于不得已。郭熙承认出仕与隐居之间有矛盾,虽身在其位而“烟霞之侣,梦寐在焉”。因此他提出“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虽然坐在官衙里。但仍要同山水保持联系,既想做官,又想当隐士。这种解释有些牵强。把“官”与“隐”两者的矛盾加以调和,反映出这么一个事实:过去的封建士大夫确有一种双重性格(双重性格也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是历史的社会的产物,至于哪个对、哪个不对,要具体分析),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
君子爱山水,则可以投身到真山真水中去。但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那就需要山水画。可见山水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对山水之爱,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双重性格的需要。
按照郭熙的这种说法,可以引起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比如:太平盛世,文人纷纷出仕,满意了;同时对山水画的需要很迫切,因此山水画就发展了。似乎是说山水画兴盛于太平盛世,而不在于乱世。这些与我们现在对山水画的想法不完全一致。还有,他认为隐逸生活与出仕不矛盾,也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他所谓的隐居生活也不是由于对生活的不满,而是由于想摆脱生活的烦扰。
他还认为生活的目的决定了山水画的目的――林泉高致。在造型艺术范围里,他提出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这在郭熙那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提法。
在郭熙以前的山水画里,表现神仙思想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展子虔的《游春图》就不是表现“泉石啸傲”的思想感情的。郭熙认为“烟霞仙圣”为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的,表现神仙思想的山水画历唐、五代而不衰。唐李思训碑文就说李“慕神仙事,好山海图”。
“烟霞仙圣”与“泉石啸傲”两个不同的观点,在五代山水画题材中是并列的,而后者渐居上风。唐、五代是过渡时代。这是对大自然欣赏的两种不同观点,前者的痕迹在《林泉高致》中还宛然可见,如说山水中还有“仙圣窟宅”。但他主要的是要求山水画表现“幽情美趣”的现实的山水。
在理解“山水画的目的”一节时有三点值得注意。
1.当时士大夫阶层存在着不满情绪,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想取得一些快乐,获得感情上的满足。也可以说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好是快乐主义,而其根源是悲观主义的,表现为陶醉、追求享受和安逸。所以,这一时代的山水画无不表现哀伤,它只是作为仕宦生活的补充。
2.那个时代的人对山水的爱有一定的局限性――悠闲、享受、安逸。大自然的美被揭示出来,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背景,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产生的。摆脱了沉重劳动的人,如统治者更有条件来欣赏山水、大自然之美;如君子们所以能如此,也是由他们的经济与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所以说他们的爱好山水是打上阶级烙印的――悠闲和享受。再说亭园艺术也是汉、六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像王维的的辋川,不但有山有水,而且与他的庄园经济有联系。
3.篇名《林泉高致》,表明了郭熙对山水画的要求。这在绘画领域里是一个新的理论,表明山水画“仙山楼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