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鼎的铸造和艺术特征浅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铜鼎的铸造和艺术特征浅析.doc

青铜鼎的铸造和艺术特征浅析   青铜器的历史很久远,前可追溯到5000多年的仰韶时期。传说上古时期的黄帝在涿鹿诛杀蚩尤之后,在釜山会盟诸侯,铸造大鼎以祭祀天地;那个时期的蚩尤也能利用金属制作兵器,传说他能取珠山之金做剑戈。从历年的考古成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列如出土的原始青铜器残片,包括一些铜器残片和青铜小刀,这些情况都表明那个时期已经发明了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只是还不太成熟而已。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用具应该是河南省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爵,这个时期属于夏文化,距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了。   鼎是由鬲的器型演变而来,从商代早期的青铜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相似之处。鼎原本是一种炊饮器,器身下有三足支撑,鼎腹下面的空间可以举火用来烹煮食物,其实鼎就是釜的雏形,后来逐渐演变成锅。古代青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工艺十分繁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有聚国之力才能完成,这是一般平民所承受不起的。所以这些青铜器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只有王室和贵族才有资格享用。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等级森严,即使是王公贵族也不能随意制作和使用,只有天子才有权使用并且赏赐手下的王侯。青铜鼎作为一种生活用具,由于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导热性能良好,受到天子和诸侯的喜爱。后来逐渐演变成祭祀用的重器,每当遇到大事件的时候都铸鼎并录铭文以示纪念,这些文字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与甲骨文齐名的最早的文字之一:金文。   青铜鼎从最初素面的炊饮器,逐渐演变成祭祀的具有精美纹饰的礼器,同时也成了王权的象征。商周时期统治阶级等级森严,除天子外设置了伯、侯、爵、子、男等爵位。天子随葬列九鼎,伯列七鼎,侯五鼎,爵三鼎,以此类推。古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纯阳之数,只要天子才有资格享用,这就是所谓的“一言九鼎”之说。如果有越制的行为,将以大不敬之罪处以极刑。西周晚期奴隶制衰落,所谓的“礼崩乐坏”已经出现,各诸侯国已经不服从周天子的号令,开始各自为政,随葬的青铜鼎数量就没有了统一的标准。   青铜鼎的铸造很复杂,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成熟鼎盛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鼎制作精美,纹饰繁缛别致,错落有致分布合理,极具审美价值,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工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商代青铜鼎大多使用陶范浇铸而成。这些陶范均通过手工制作完成,完全是工匠们由心而发即兴完成,使用一次后就告报废,所以铸造出来的鼎很少有器型、纹饰完全一致的。鼎的铸造分为内范和外范,中间有支丁相隔,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空腔,在双范的上部或下部,均预留有气孔,以免浇铸时留下蜂窝和砂眼。将双范固定捆绑后,放置火上加温,待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才开始浇铸。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鼎,为了使纹饰更加清晰精美,一般采用失蜡法浇铸,这种工艺是将双范之间的内壁,先涂上一层蜡作为保护膜,蜡不仅能使粗糙的陶范光滑,而且能使其在合范时一些纹饰部位不至于摩擦而产生脱落,使用这种工艺铸造出来的鼎,纹饰更加清晰,器表更加光滑。商代早期的青铜鼎形状与其后铸造的青铜鼎有明显的区别。早期的鼎形似鬲形,侈口方唇,口沿上铸一对立耳,颈部饰带状纹饰,云雷纹铺地,正中饰饕餮兽面。腹部外鼓呈垂乳状,分为三瓣。柱状足,中间较细,两端较粗。(图1、2为商代早期青铜鼎)   商代中期的青铜鼎器型有所变化,颈部变短,腹部弧度变小,也是分为三个部分,但是没有早期明显。鼎足呈柱状,上粗下细,腹部的纹饰变得复杂而且更加精美,一般均以云雷纹铺地,正面饰饕餮兽面。这个时期所铸造的青铜鼎做工精细质地精良,纹饰华丽生动,层次分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代。(图3为商代中期青铜鼎)   商代晚期的青铜鼎质量有所下滑,器型比较简单随意,做工较为粗糙,纹饰也没有商代中期精美。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器型腹部稍鼓,圜底,形似罐,没有明显的分瓣。鼎足呈柱状,上下粗细一致。颈腹部饰涡纹、三角蝉纹,仍然以云雷纹铺地。(图4为商代晚期青铜鼎)   西周时期的青铜鼎形状又有所变化,这个时期的鼎一般折沿的较多,口沿双侧铸桥形立耳,折腹,圜底。柱状足,足内侧扁平,外侧浑圆。鼎的颈部饰凤鸟纹或夔龙纹,仍然以云雷纹铺地。这种鼎造型沉稳,古朴凝重,纹饰较商代趋于简洁。(图5:西周早期青铜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鼎器型更加注重实用性,敞口平折沿,口沿之上附一对长方形立耳,圆腹内收,圜底(圆底)。腹下有三个兽蹄形足。上腹部饰两道凸旋纹,鼎内壁上偶尔阴铸铭文。这种鼎造型浑厚古朴,简洁实用。(图6:西周晚期青铜鼎)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鼎形状基本继承了西周时期的风格,但是局部有明显的变化。这个时期的鼎称“牢鼎”或“升鼎”,是祭祀或随葬时盛牺牲用的器具,列如猪、牛、羊等。鼎的上部加了顶盖,盖顶部中央有圆形捉手或镂空捉手,下沿有子母口与鼎口相合。鼎的口沿两侧各附一只方形?耳,鼎圆腹渐渐内收,圜底(圆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