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当代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当代意义.doc

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当代意义   摘 要:陶渊明的作品很多,被称为魏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更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田园诗歌以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为内容,风格平淡自然,蕴味极深。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当代具有极大的意义,他的幸福观、生命观、生态观更是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无可比拟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陶渊明;作品;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26-01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一、陶渊明的幸福观    在陶渊明很多作品中,比如《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中,我们都可以读出,陶渊明的幸福来源于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人与外界,人的内在心灵的高度和谐统一。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出他摆脱官场对心灵的压抑之后,用平淡而满足的心情感受人与人之间正常自然的交往时的喜悦。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桃花源记》是乌托邦,但他给幸福所下的定义:自由的心灵,人与自然的和谐,纯洁质朴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应此内涵的独特生活方式――田园生活,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人心灵的寄托,并且直到今天还在我们的生活、思想中留下深远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生命观    魏晋时期文人的生命意识被现实逐步唤醒,他的诗文呈现着个体生命的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洋溢出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的生命之美。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在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还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方面都展现着诗人独特的生命风采。他体验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真实的生命。在与自然相处的时候尊重生命,与自然与规律一致。他更是正视生命,坦然面对生死。    总之,陶渊明的生命观,凝聚着他对生命本体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在生与死、出与处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突围的生命历程。着对当今迷茫的人指明了一条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体验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三、陶渊明的生态观    陶渊明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因此,他置身于所描写的一幅幅农村自然生态图画之中。山川田野就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融为一体。“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直接说出山间景色是美是丑,也没有说他喜欢还是不喜欢,而是把心掏给自然,与自然打成一片。他的田园山水诗是对道家“道法自然”生态观的诗性阐释与提升。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陶渊明的幸福观简单而真实,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人对事对环境永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他的人生观虽然不是对当时的社会积极,但是对于他自己,在乱世中,镇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也是一种勇气。他的生态观更是符合了当前的要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当前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为子子孙孙留下活路。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