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沉沦》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从《沉沦》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摘 要:《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是除了《狂人日记》外五四时期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沉沦》将“零余者”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国家意识。本文主要以《沉沦》为例来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关键词:《沉沦》;郁达夫;国家意识
郁达夫的现代小说、新诗、小品、游记等文体创作上都有着复杂的思想背景与知识背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现代知识。《沉沦》是除了《狂人日记》外五四时期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着郁达夫的颓废美学意识与感伤情怀,并有着一种阴柔的气息。但是,仔细阅读《沉沦》,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国家情怀
一、《沉沦》中“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在郁达夫的自传性小说中,很少为主人公命名,无论是《沉沦》中的“他”,还是《银灰色的死》中的“他”,他们都是“零余者”的代表,他们有着清晰的头脑,对社会现实有独特的看法,但是却缺乏毅力与勇气,不敢与这个社会去斗争。但是,他们却又是否能的孤傲,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是结果往往却是作茧自缚,而《沉沦》展示的正是零余者的心路历程。《沉沦》中的“他”是一位旅日学生,内心焦虑、心思细密,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生活本来应该有条不紊,学习、归国、娶妻、生子,可以,他的焦虑症仿佛日益严重,自己身为弱国的子民,在日本得不到尊重,在20多岁的年龄中,他本来应该过的浪漫、鲜活,然而他的20多岁却只能封闭内心的情感,卑微的生活。由于自卑,他无法全力以赴的学习,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并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心里喜欢文学,但是却被自己的家人逼着学医,由于亲情上的缺陷,他渴望得到爱情,但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使然,无法与女性正常的交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沉沦》中,写道: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如今在一个如花的少女前头,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全身发起痉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
这种对“今后中国的运命”的觉悟直接来自于作者在异域的创伤性体验,这种体验同样可以证诸于鲁迅在仙台课堂上遭受的创伤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沉沦》中表现的是与国家民族密切相连的主体与自我意识,郁达夫的这种意识与国家民族意识实现了有机统一,这就是《自题小像》 (1903年)中袒露的心迹: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即使“荃不察”,仍无怨无悔
二、《沉沦》中蕴含的国家意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郁达夫是用小我的姿态来控诉这个世界,他与鲁迅一样,一直在战斗,他作品中的“零余者”,敢于正视自己的人生,却以自我殉道的形式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希望可以对民众产生警示。“零余者”也被人们称之为“虔诚的叛逆者”,对于自己的祖国,他们无限眷恋,但是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侵略的意识不仅没有让人们觉醒,反而导致人们分化。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宁愿沉浸于自己的梦魇中,自愿成为奴隶,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摆脱厄运。“零余者”就是用自己的凄惨结局来吟唱着悲伤的爱国之歌,从表面上来,“零余者”沉沦了,他们沉沦于自己的矛盾与欲望中,沉沦在自己对于祖国的失望中,但是,从某种层面而言,“零余者”的沉沦也是一种超越,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死换来祖国的未来。“零余者”的爱国意识是被国家所支配的,他们的沉沦是被社会形势所逼迫,他们的死则是对祖国的警醒
“零余者”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郁达夫之所以要创设这种“零余者”的形象,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原因,由于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我国派到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受到各种歧视。在《沉沦》中,郁达夫将“零余者”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并利用变异夸张的方式将他们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放大。“零余者”体现的不仅是国家意识,也包含浓厚的自我觉醒意识。他们用自己的内心体会着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盲目的歌功颂德,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整个国家堕落之后,总要有人劝谏和呐喊,让民众可以觉醒起来,奋发图强
三、结语
《沉沦》作为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品,不仅提供了另类的小说书写样式,开拓了小说的表现范畴,将讲述他人的故事转变为自叙内心情感,还通过“零余者”的经历,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寻求自我救赎和启迪民众的悲壮结局
参考文献:
[1] 丁增武.“唯美”与“颓废”之死――关于《银杏之果》与《沉沦》之接受的比较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 肖智成.沉沦与拯救――论《沉沦》的回归自然倾向[J].名作欣赏.2010(08).
[3] 孟晓宇.个性解放与民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ATLAB在平面桁架计算中的应用.doc
- MOOC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 MOOC视阈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改革探析.doc
- 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仿真研究.doc
- Outlin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performance―related pay (PRP) systems and assess their overall value.doc
- Partnering模式在水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doc
- RBI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doc
- PPP项目合同中固定回报条款效力的研究.doc
- Scratch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
-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DSP内存异常分析.doc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重复性问题检测模型:原理、应用与优化.docx
- 慢性应激下大鼠海马自噬的偏侧化现象及机制探究.docx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会计问题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docx
- 偏头控导弹的气动特性分析与外形优化策略研究.docx
- 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胆固醇代谢调控基因鉴定中的应用与探索.docx
- 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的法律剖析与完善路径探究.docx
- 论行政诉讼中协调和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基于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审视.docx
- 依托咪酯对大鼠丘脑 - 皮层GABAA受体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研究.docx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及疗效探究.docx
-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多维度剖析与重塑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