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摘要: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鬼、鬼鬼之间的冥婚故事,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意蕴。它们既是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愿景的反映,同时也受外来佛教思想的影响,与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发生不相契合的初期碰撞。外来佛教的进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相融、相斥的进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进步,无疑对推进中国文化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佛教思想;中国传统婚恋观念;六朝志怪冥婚小说
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冥间思想认为人死后为鬼,肉体埋葬,灵魂飞天,如:《论衡“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入冥思想,认为人死后是灵魂是埋入地下的。这种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引起思想界的轩然大波,首当其冲的便是文学文本之作。朱恒夫在《六朝佛教徒对志怪小说兴起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六朝佛教徒对志怪小说兴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而在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便是将佛教的入冥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小说相结合,形成了冥婚小说。由此,笔者便来深挖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相遇所产生的效果
一、“众生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来源于佛教“法相平等的价值观念”,即:“佛教以普渡众生为根本宗旨,以慈悲之心悦护万物,要求破除一切差别,提倡众生平等。”[2]这是佛教伦理最具特色的重要理论。而在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以人鬼入冥成婚的形式,将佛教思想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融入到婚恋小说中
首先,28篇冥婚小说中几乎均为冥间女鬼直接或间接的主动要求与阳间男子结为夫妻、以及主动求欢,并且男子在得知女子为女鬼之后,仍欣然接受,不仅充分表现了女子在爱情婚姻中的主动性,还体现了男女间自由结合的爱情婚姻思想。如:《幽明录晔》中女鬼主动来寻夜宿方山亭的丁晔,与其交欢作乐;《搜神后记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只有少数是在父母见证下或有着前世姻缘的相订下所结合而成的“合法婚姻”,如:《搜神记身份与裴子结为夫妇的故事。多数为抛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的自由结合,甚至有违抗父母之命,执意结为夫妇的违抗礼教的“不合法婚姻”,如:《搜神记“誓为夫妇”,后王道平被征伐,唐叔偕女被家人逼迫改嫁,忿怨而死,后王道平归来墓前悲哭,唐叔偕女鬼魂现身,王道平掘其墓而活,并与之结为夫妇。这些多数的“不合法婚姻”故事既是对男女自由结合婚姻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恋观念的挑战。最后,在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28位女鬼主人公中有6位王室女,如《紫玉》中的女鬼紫玉为吴王夫差之女,《辛道度》中的女鬼为秦闵王之女;9位贵族官宦女,如《徐玄方女》、《李仲文女》中女鬼皆为官宦之女;1位宠姬西施,即《萧思遇》篇女主人公;12位平民女,如《卖胡粉女》、《朱氏女》等篇目。是以身份高贵且为鬼的女主占一半以上,而男主几乎全部为男人且是地位低下、生活困顿的书生形象。由此比例来看,小说主人公多呈现出贫贱男人与贵族女鬼的角色组合。这一角色组合同样表现了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婚姻的意愿,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婚恋观念中“门第观念”的挑战
因此,由以上对于故事情节所分析的结果来看,均是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男女自由婚恋思想的尊崇、对阻碍男女自由婚恋思想的挑战。这表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思想在冥婚小说中体现为破除一切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平等的拥有自由追求爱情、婚姻的权利。同时也呈现出了佛教思想与传统婚恋观念初次遇合的相渗与相斥之处
二、“轮回思想” 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轮回思想”是佛教思想中影响最深的理论之一,佛教中的轮回即“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六道之中轮回转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冥间思想认为人死后为鬼,肉体埋葬,灵魂飞天,而“中国小说史上的入冥母题是中土冥界观与佛教地狱观结合的产物。”[3]中国古代最初的入冥观念即为上文所说的肉体埋葬、灵魂飞天,然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大小地狱之说,以及带有审判、刑罚性质的佛教地狱观随之流传开来,并与中土冥界观相结合,形成“入冥、地狱之说”,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是以,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便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学相结合,在魏晋时期志怪冥婚小说的基础之上形成“至情”思想。“轮回思想”是佛教思想中影响最深的理论之一,佛教中的轮回即“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六道之中轮回转生。《心地观经》中有:“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同时,“佛教更注重不朽的精神性一面,即所谓灵魂的受形轮回”。[4]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志怪冥婚小说中,表现为“情之轮回不绝”,即身死而情不绝,乃至情能超越生死
这类魏晋六朝志怪冥婚故事有着其共有的故事情节:男女主人公在生前已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或有过婚约或私定终身或暗生情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