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旱地作物栽培模式及发展趋势.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旱地作物栽培模式及发展趋势

南方旱地作物栽培模式及发展趋势   摘 要:该文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旱地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演变形式,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等现状,解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形式以及取得的部分成绩,展望了南方旱地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南方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旱地;栽培模式;规模化;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30-03 Cultivation Mode of Dry Crops in the South of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Yang Kexiang1 et al. (1Nanc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have reported mainly cul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19th in the south of China,and described some main technical points for each cultivation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rigorous actuality situation,the imperious deman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the lack of labour force in Chinese country,some parts of practical forms in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ormation were described. Finally,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 dry land in the south of China was outlook,which provided a new insight for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cultivation produ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Arid land;Cultivation system;Large scale;Mechanization 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甘薯作为主要的旱地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粮食供给,科研工作者们从遗传改良、栽培模式改进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使粮油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显著改善[1]。如玉米产量从1961年的单产1t/hm2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5.5t/hm2[2],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中国作为主要的粮油消费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需要不断提高粮油作物的单产水平、改良品质等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南方生态区作为主要的粮油产区之一,山区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们立足于当地实际,在已有栽培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出与优良品种配套的优异栽培模式和方法,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栽培模式及特点 1.1 麦(油菜)、玉轮作 麦(油菜)玉轮作是我国旱地一年二熟区的重要的种植模式。小麦和油菜作为南方生态区的主要粮油作物之一,在生产上被大量种植。其中小麦、玉米作为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在四川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33.33万hm2。玉米收获后,在玉米茬上口上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占了绝大比例。即大春在田块里种植玉米,小春在同一田块里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无需深耕土地,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克服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的复种指数。报道显示,该模式下的免耕直播技术比育苗翻耕移栽技术更为节约成本,利用该模式每667m2地可降低成本120~150元,产量与翻耕直播相当。在该模式条件下,对不同茬口的品种要求尤为重要,如油菜则需要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倒伏、植株紧凑、叶片较小、植株较矮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如南油12号等[3]。但是,长期的免耕会使免耕后的小麦或油菜产量适当降低,使全田经济效益下降。胡立峰等[4]认为,应该在免耕3~5a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提出了将套作作为今后提高两熟区耕作模式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在这种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下,为追求高产,往往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尤其是大量施用氮肥成为生产上较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