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和它的社会基础
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和它的社会基础 谈到日常生活,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非日常生活。按我们的理解,日常生活就是和社会生活相对应的,但诗歌中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就是意味着绝然区别于社会生活呢?我觉得谈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厘清诗人在这个问题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日常生活大量进入诗歌或者说日常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在诗歌中的彰显,是新世纪以来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日常生活进入诗歌却不是新世纪以来诗歌特有的现象。它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人如韩东、于坚等的一些诗歌中就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只不过在当时诗歌写作的多元格局中没有被系统地总结或者说理论阐释,而实际上,诗人开始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诗人们所处时代主流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个人普遍遭遇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个蕴藏着巨大活力与生命力的年代,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作家诗人画家对现代派和实验探索的热衷,文学和绘画对传统的反叛不仅走在文艺界与思想界的前面,而且走在整个时代的前面。在这个时期,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政治的束缚,获得了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但随着一些作家诗人的不断精英化和经济上改革开放带来的集体浮躁心态,诗人们对那些承载着过多思想观念的理性化文学艺术作品开始慢慢地有了警觉,反过来开始关注个体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它体现的是诗人们对诗歌创新发展的一种敏锐直觉
新世纪以来,诗歌几近全面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也和诗人们所处时代的变化以及个人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但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不同的是,它应对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全球化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由于社会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和网络媒体的集约化,人们日常生活的实体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虚拟空间变得越来越宽广,因此,如何表达个人生活的丰富性就成了诗人们抵御社会生活日益模式化的一种最好方式
人们谈到日常生活时,经常会谈到法国当代思想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一书,认为日常生活是人们经常从事的琐碎的、普通的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活动,表现在各种个人化的活动领域和生活关系当中,包括生产劳动、消费娱乐方式、婚姻家庭两性关系、人际交往等等,将它与社会生活区别开来。哲学研究的条分缕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某些概念的认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新世纪以来诗歌对日常生活的全面回归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不仅关注个人当下的日常生活,还更多关注作为个体生命曾经有过的日常生活经验,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有人说,这说明诗人处理当下日常生活的无力,这也许不无道理――因为当下个体生命与现实贴得太近,缺乏必要的沉淀,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中一些事物或现象作出准确的认知和判断,即使有也容易流于表面化。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受制于社会政治思想观念,以及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后,个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焦虑和不适感
诗人李少君在《诗歌,在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文中曾对此作过一个温和的解释,他说:“当代社会正进入一个解决温饱之后开始追求安心的阶段。这是一个传统观念分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希望重塑新的精神价值的时代。……各种新现象新事物纷纷涌现,人们无法迅速适应,一方面紧张、焦虑、忙碌,另一方面又茫然不知所措……而诗歌正好可以承担特殊的安心的作用,比如个人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寄托与相互慰藉、个体精神的救赎、超越性意义的追求。”
避开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不谈,单就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来说,可以说李少君确实准确地指出了诗歌为什么在新世纪回归人们日常生活这一事实。这种紧张、焦虑、迷惘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人们的出行,从前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换乘各种交通工具,在出发地到目的地之间,由于途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可以使我们有时间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了解更多地方的风土人情;而现在,由于可以精准预知的旅程和出行工具的高效,人们直奔目的地而去,沿途风景一闪而过,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网络购物的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买遍天下,购物变得方便快捷了,但代之而来的是实体商店的消亡乃至一条繁华商业大街的消失,以及从前那种休闲式的逛街乐趣不复存在。甚至包括工业机械化对人的取代,农业的机械化作业和各种化学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都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不适不安感
因此,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如何消除自己与现实的这种紧张关系和不适感,退回个体当下日常生活和不断书写曾经有过的日常生活经验就成了他们不可回避的选择
但诗歌中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就意味着截然区别于社会生活呢?如果我们将它和社会生活对立起来,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当我们谈论诗歌中的日常生活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论诗歌的题材或者说诗歌的经验表现领域。诗歌的题材或经验表现领域确实有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两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当我们谈论它们的时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警察表明身份程序正当化构造研究.doc
- 警察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创新.doc
- 警惕!镇痛药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doc
-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相关运用.doc
- 詹姆斯与科斯塔的家务劳动计酬化思想探析.doc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doc
-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doc
- 计算机模拟病例系统在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规范策略研究.doc
- 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绽放.doc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永胜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新乐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吉泰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建筑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二道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铁人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