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栏目看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异同.docVIP

从《对话》栏目看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对话》栏目看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从《对话》栏目看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内容摘要:2005年和2015年中美优秀大学生两次受邀来到央视《对话》栏目,本文以两次对话节目的内容为基础,从霍夫斯泰德和冯斯 关键词:文化维度 异同 中美大学生 交汇融合 1.引言 2015年8月底,32位来自中国还有美国最顶尖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受邀来到《对话》栏目现场组成了一个青春议事厅,带领大家一块展现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是时隔10年中美双方最优秀青年再度携手站上《对话》栏目的舞台。在2005年8月底,24位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生也曾受邀进行了一次一场名为《两样青春 同一世界》的“巅峰对决”。对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以霍夫斯泰德和冯斯 2.文化价值理论介绍 从1967到1973年,霍夫斯泰德(1967)对分布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6万名IBM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文化价值观调查,建立了四个文化维度理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为了避免西方研究的偏见,基于彭迈克(Bond)对中国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霍夫斯泰德把中国儒家思想也应用于跨文化管理,从中总结出其文化价值观的第五个维度:儒家动态变量,即长期观与短期观。2011年迈克尔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首次提出第六个维度:放纵与克制,放纵指一个社会允许人们相对自由地满足其享受生活和乐趣等自然且基本要求的程度,克制指一个社会通过严格的社会规范来压抑和调节人们对需求的满足感。本文主要运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长期观与短期观这四个文化维度进行分析研究 荷兰管理学者冯斯1994)在霍夫斯泰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七大文化维度,分别为普适与特殊、群体性与个体性、感性与理性、扩散型与明确型、成就型与归咎型、连续时间与同步时间和内在导向型与外在导向型。本文主要运用群体性与个体性、感性与理性、成就型与归咎型、连续时间与同步时间这四个文化维度进行分析 群体性与个体文化维度从根本来讲等同于霍夫斯泰德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群体性文化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群体的一部分,个体文化则把自己看成独立的个体。感性文化中的人们倾向于自然开放、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在交际过程中往往直奔主题,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绕圈子。相反,理性文化的人们则倾向于掩饰压抑情感情绪的流露,在交际过程中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同交际时的语言文化环境结合在一起,含蓄地表达。成就型与归咎型则指个体的社会地位与相应的成就相关联还是和个体是谁或是代表谁相关联。与相应的成就相关联是成就型文化,与个体是谁或代表谁相关联则是归咎型文化 3.两期对话节目的对比分析 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05年和15年两期中美大学生的对话中可以分别清楚地看到他们彼此间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并且纵观这10年的文化发展变化,两国文化的融合现象也可窥见一斑 3.1.2005年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体现 在2005年《对话》节目,中美双方大学生各12位,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以及思维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首先在价值观的考察中,给出的选项有代表真理、权力、财富、爱与美和智慧的神,由中美大学生按各自的人生价值取向,选择在即将开始的四年大学生活里最想得到哪位“神”的青睐?结果如图所示: 如上图1所示,美国大学生惊人一致的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中国的大学生一半左右选择了权力,仅一位女生选择了爱与美,其余选择了真理智慧 根据霍夫斯泰德理论,中国作为高权距文化的代表国家,其社会成员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更高,深受以前中国等级森严的影响,中国的大学生直奔权力,不难看出我们社会、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在他们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在低权距国家,社会成员对不平等的容忍度很低,人们崇尚的价值观是独立的,主张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现状。美国作为低权距国家的代表,虽然是一个个人拥有较高自由度的国家,但这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却惊人的一致,逻辑思维缜密,在表达的时候更是清晰、坚定、沉着 关于“援助全球贫困儿童计划”,中国大学生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为背景,用古筝、钢琴、萧等配乐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关爱,针对援助计划他们轻描淡写,最后以大合唱结尾。当留美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们的整个援助计划要打动我,我需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每分钱都真正发挥作用了。面对这样的问题,中方的大学生面面相觑,无人能解答。美国大学生的方案则是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食物、教育、饮水等很细小的方面入手,针对每一项做什么到每项的预算,他们都有完美的计划。最后,美国大学生的计划得到了现场嘉宾以及联合国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官员的大力赞扬 根据冯斯过去的历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