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文化遗产 守卫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 守卫精神家园 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湘西、渝东、鄂西。湘西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不及渝东、鄂西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湘西土家族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永顺、龙山、古丈等少数土家族聚居区还完整保留着土家语。土家人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目前全州总人口为270多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逾百万。湘西土家族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典型环节是“哭嫁”。哭嫁歌经过一代代土家妇女口头创作,不断丰富加工,有的内容逐渐定型,形成长诗结构的抒情悲歌,意境悲切凄苦,语言简明朴实,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由于社会巨变和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土家族哭嫁歌面临传承危机。加深对土家族哭嫁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与弘扬这一濒危文化遗产的意识是当务之急
一、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的思想价值
“哭嫁”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礼仪与程序,在长期的传承积累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思想内容
(一)哭嫁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充分地展示了土家族的独特婚俗
土家族的婚俗在早期是自由婚姻。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后,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哭嫁歌的“怨气”由此而生。“哭嫁”是出嫁姑娘的必修课,“哭”得好,受人称赞,“哭”得不好,被人耻笑,说这姑娘不在行。土家姑娘长到十一二岁时就去陪嫁学“哭”,有的父母还请师父教女儿“哭嫁”,14岁的姑娘们常常邀约悄悄躲在吊脚楼上学“哭”、试“哭”,到出嫁的时候,姑娘们“数七数八”“哭”得扯肝动肺。“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三天或前七天开始,龙山、永顺、保靖一带的土家族有的前半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照传统礼仪进行。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全寨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都要轮番陪哭,边哭边唱,叙述亲情友情;第二个层次:“哭媒人”,以“骂媒人”为主;第三个层次:“哭席”“哭开脸”“哭祖宗”“哭穿衣”“哭穿鞋”“哭上轿”等。第三个层次包括四项婚姻礼仪,首先是“哭席”,新娘向参加饮宴的亲友致谢;“哭开脸”,是用麻线挽成绳套除去新娘脸上的汗毛和少许眉毛,标志少女生活的结束;到堂屋神龛前“哭祖宗”,表示即将离开生养自己的娘家。当母亲与众姊妹为新娘换上露水衣裙时,新娘一边挣扎一边“哭穿衣”。最后是发亲,次日凌晨,新娘上轿要由哥嫂或兄弟慢步背出闺房,新娘上轿时还要“哭上轿”。至此,离开娘家前的哭嫁习俗结束
(二)哭嫁歌是人间真情实感的倾诉,表现了与亲人难分难舍之情
新娘、父母、哥嫂、姊妹、伙伴按辈分高低逐一哭别。你唱一段,我应一曲,诉说绵绵温馨的养育恩、手足情、离别意。那似哭似唱的声音,在人们心尖上颤动,营造出浓郁氛围,引得亲朋好友涌来,引得伙伴动容抹泪
母女对哭,哭出的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母女情、母女爱,凸显的是土家族女人的善良、勤劳、聪慧、质朴、美丽。妹嫂对哭、姐妹对哭,倾诉的是亲密无间,展示的是依依难离
这情愫依依的哭嫁歌,成了亲情、友情的大合唱,不能不使人们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心灵深处最初始、最纯真的共鸣
(三)哭嫁歌是土家族妇女的反抗武器,对封建买卖婚姻和男尊女卑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控诉
清雍正时期,统治者决定对以前鞭长莫及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它结束了土司制度在土家族地区长达800余年的统治,彻底改变了封建领主制的土地关系和土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代替了土家人原有的自由婚姻。哭嫁歌的基调就是发泄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的情绪,如哭媒人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
你来求亲说大话,说了娘家说婆家。你吃婆家一杆烟,你讲他家发几千。你吃婆家一杯茶,你说他家顶还发。你吃婆家一杯酒,你说他家宗宗有。背时媒人心好丑,那头吃了这头走;娘家又吹女婿好,婆家又吹嫁妆多。树上雀鸟哄得来,山中猴子哄得走。只要爹娘点了头,只要爹娘松了口,笑脸挂在屋上头,不愁米酒不到手。肉一口来酒一口,脸上嘴上都是油。你把我骗到公婆家,人家屋里做马牛。人家嫌我嫁妆少,人家嫌我长得丑,往年讲的包口话,今天旁边打哈哈。只要酒肉骗到口,只要财礼骗到手……
哭唱中把媒人巧嘴滑舌的形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哭嫁歌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图,也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欺骗性和矛盾性,同时反映了土家妇女要求男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