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远古遗迹撩起妙音面纱——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pdfVIP

探寻远古遗迹撩起妙音面纱——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远古遗迹撩起妙音面纱——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pdf

200 7 年 21 月 社科纵横 Dce ,200 7 总第 22 卷第 21 期 SO CIA L S CI E N CE S R E V I E W V O L . 2 2 N O . 12 探 寻远 古遗迹 撩起妙音面纱 甘肃玉 门火烧沟陶埙初探 曹丽君 (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 兰州 73 )0( 70) 【内容摘要】陶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种制作精美、音色深沉的乐器,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年代悠久,从制陶技艺和音乐音阶构成等 几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是我们研究远古音乐形态重要的参照物。本文就玉门火烧沟陶埙进行了形态 、 音阶、历史遗存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关 键 词1火烧沟 陶埙 五声音阶 考古 中图分类号:K8 75 .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 7 一91 肠(2X)( 7) 21 一01 06 一20 在中华文明史上,陶器的出现和运用,标志着劳动人民 首状 ,上穿一孔或两孔,可穿挂饰物。埙体大多彩绘条纹、 的智慧与创造在不断地进步。从陶器的工艺、材质、外形和 网格纹、三角纹或折线纹 ,色彩黑红相间,绘制精巧华丽。 制作方法不难看出,陶器在我 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 素陶则通体光洁,没有纹饰。 又充满着探索的道路。从新石器时期 的陶埙 、摇响器、陶 同我 国其它地区考古出土陶埙进行 比较可 以看到 : 铃、陶钟、陶鼓一直到汉代的陶乐俑、唐代的 “唐三彩”,整 形 制 ! 吹 孔 音 孔 音 高 年 代 个过程记录了我国陶制品的发展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陶 形似橄揽,细泥红陶, 无音孔 。 爪臼幼 :1 6 新石器 中空,顶端尖。埙底 为d了一11 时 代. 制乐器及音乐形态发展的大体脉络。 钝圆,腹略呈圆形。 音分 仰韶文 《拾遗记 ·卷一》中说: 陶埙为疙牺 氏所发明。这种说 洲门匀 : 17 化 遗 法难以考据,不过考古发现表明,陶埙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 为 。d3 址 。 8 音分 年代的确很早 ,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到今天。埙是一 河 南 尉 腔体扁平,中空,上部 上端正 吹 口 两 全闭. aZ 龙山文 种吹孔乐器 ,用陶土烧制而成 。其形制多样,有卵形、椭 圆 氏桐 刘 较平 ,下呈圆弧形底 , 中有吹 侧 肩 部 一13 化 遗 陶埙 横断面呈椭圆形,埙 孔 . 口 各有一个 开 1 孔 . 址 。 形、球形、管形、橄榄形等埙体。跟笛、哨相比,陶埙延续时 体两侧 向下 向内收 径 0 。6 音孔 ,孔 aZ 10 间长、分布范围广。早期的陶埙大多呈蛋形,底稍平 ,顶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