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上的追寻者——略论七月派的诗歌创作.pdfVIP

旷野上的追寻者——略论七月派的诗歌创作.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旷野上的追寻者——略论七月派的诗歌创作.pdf

旷 野 上 的追 寻 者 — 略论七月派的诗歌创作 杨 琼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江苏 南京 2l 0( 为7) 摘 要:七月诗派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现实 91 73 年抗战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进人了另一个 主义诗歌流派,在讴歌杭战、响应抗战的主旋律之外,其诗歌 时代,再也没有窗明几净的书斋,再也不能从容填密 创作更深深地渗透 了诗人对战争环境 中人的思考,极为感性 的研究,甚至失去了万人崇拜的风光。”头顶上再没 地抒写了作为 “流亡者”的知识分子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知 有璀璨光环,沦落为千万流亡者中的一个,敏感的诗 识分子在战争环境中对心灵归宿的执著追寻。 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战争环境 中的无根 关键词:七月诗派 战争环境 心灵归宿 性。 “在祖国的天空/ 风暴 已经起来了/ 我们都好 从 91 73 年 《七月》杂志创刊,到 1949 年后七月 像地面的草叶/ 被旋飞的咫风吹卷/ 抛到半空又四 同人的分流隐没,七月派活跃的十三年正好处在抗 处散落/ 我从此与你远离/ 颠仆着在山地流徙”( 杜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 ,这也就注定 了七月派的 谷 写《给故乡》) 战争使诗人和故土分离,切断了诗人 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打上了 “战争”的专属标记。纵 与过去命脉相连的根,人象草叶一样不能 自主地被 时代的咫风吹向陌生的地域,零落无根。过去的记 览七月派的诗歌创作,扑面而来的是那血与火交织 的时代气息: 国土沦丧的忧愤,人 民流离失所的苦 忆模糊起来,曾经指引着诗人的一切信仰与希望因 这不可预知的流亡生活而陡然丧失,失去过去的人 难,在斗争中浴火重生的 自信,对光明 自由的渴求, 对罪恶腐朽的控诉⋯⋯然而,在这些铁血铸就、激越 更不能把握未来,整个世界是无可依托的,还没有融 人人流的知识分子尤其感到生的孤单 ,一种与世界 昂扬的诗篇背后,亦可窥见一个在战争的阴影下苦 隔绝、不知走向何方的恐惧和迷惘笼罩着诗人。 “在 苦寻求心灵归依地的知识分子的身影。 这为我们厌恶着/ 而离开后又眷念的城市/ 住了一 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有的平静生活,造成整个 国 年,两年/ 没有你底家,也没有我底家// 握一握手 家庞大的流亡人群,而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生命体 吧! / 让我们分开就在这热闹的十字街 口/ 各人寻 验比常人却多了一份深切的失落。七月派的小说家 贾植芳在 回忆录 中忆起这段岁月时,说: “大约 自 找不可知的夜去”( 曾卓 《生活 ·其二》) 一个人,没 有家,没有归宿,甚至没有 同行的朋友 ,只能在黑暗 [28 〕钱理群. 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 十月,1982 ,(01 ) . 印资料,2X)( 1,(06 ) . 仁29 ) 李计谋. 萧红现象的文化阐释. 学习与探索,199 3 , 4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