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书籍制度概要1
                    中国古代书籍制度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献可以相比。中国古代典籍在质和量方面的发展,更显示出古代中国在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乃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因此要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承传的过程,主要便得从这些古代文字记录的遗产中去探索。换言之,要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制作、保存、传播和散佚的流绪,更需要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中去研讨。 一、古代的三种“书”:作为文字的“书”(writing) 《墨子·兼爱》: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说文》:“著于竹帛谓之书。”卷三下《聿部》:“書,箸也,从聿者声。”“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奚椿年《中国书源流》:文字与记载文字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一种不同于文字和材料的事物,则不论所记内容是什么,记的字数有多少,记下后起什么作用,都可以称为书。 甲骨的书? 青铜的书?  石头的书?  熹平石经 正始石经 开成石经 清石经 钱存训《书与竹帛》:古代文字之刻于甲骨、金石及印于陶泥者,皆不能称之为“书”。书籍的起源,当追溯至竹简和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刻在甲骨、金属、玉石等坚硬物质上面的文字,通常称为铭文;而文字记载于竹、木、帛、纸等易损的材料,便通常称为书籍。 但我们不能武断地以质地坚硬和柔软、或耐久和易损来区分书籍和铭文。因为有纪念性的文字亦常记载于柔软易损的材料,而文章和书籍亦常镌刻于坚硬耐久的物质上,垂之久远。 作为档案的“书”或“典籍”(documents )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孟子·告子下》: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注:“守宗庙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作为著作的书或典籍(book, text) 刘国均《中国书史简编》: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图画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 小结:严格意义上的“图书”或“典籍” 1、所用材质多为竹、木、帛、纸等易损材料(区别与铭文);形式上必须是编连成册的。 马衡:未用纸以前先用缣帛,缣帛以前又先用竹木。竹木始于何时,今不可考。或自有书契以来即用竹木,亦未可知。缣帛之用,却亦不晚。周代虽用竹木,已知缣帛矣。晋时,纸与缣帛兼用。至纸之完全代替缣帛或在南北朝之时矣。 2、内容与政务、商务及日常生活之俗务等无直接关系(区别与文书、档案、票据)。撰著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具有“突破性”(break-through )。从文化史上看,作为著作物的典籍的是“轴心时代”(the axial period)的产物。 [德]雅斯贝斯(Jaspers,1883-1969)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这几个古老民族先后方式各异地经历了这种“突破”。所谓“突破”是指某一民族在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对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历史上的处境发生了一种系统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反省;通过反省,思想的形态确立了,旧传统也改变了,整个文化终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境地。  二、简策制度 简策 一根竹片称“简”,多片简编连称“策”,编简的绳子又分“丝编”、“韦编”,写在木板上则称“版牍”、“方”。 治竹木之方法 《论衡·量知篇》: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书之称册”:古书止有竹简,曰汗简,曰杀青。汗者,去其竹汁;杀青者,去其青皮。汉刘向《别录》云: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汁也。 书信或公文于缄封后在绳结处加上封泥,钤以发信人之印,叫作封印。 《通雅》:古以泥封检而印之曰斗检封。  《周礼·司市》注:玺节章如今斗检封矣。《疏》曰:案汉法,斗检封其形方,上有封检,其内有书。则周时印章上书其物,识事而已。《说文》:检,书署也。徐曰:书函之盖也,三刻其上,绳缄之,然后填泥,题书而印之。 简牍制度的影响 分篇 篇名书写格式。策的最前面还有两根空白简,叫“赘简”,用以在背面题写书名、篇名,然后卷成一束。这就是书卷最初的形式。 界栏 内容(“脱简”、“错简”) 三、卷轴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写话: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话能力提升(统编版).pptx VIP
 -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观.ppt VIP
 -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pptx VIP
 - 实践党创新理论“三个境界”.doc VIP
 - 企业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工工艺安全管理规定.docx VIP
 - 数电模电完整版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 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VIP
 - 2020 电工装备供应商数据采集及接口规范第1部分通用部分.docx VIP
 - 《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计4-10画出你的想象-二年级上册美术.docx VIP
 - 心理卫生 mental health.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