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Bt基因抗虫棉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doc
转Bt基因抗虫棉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摘要:转Bt基因抗虫棉是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典型,近几年有较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转Bt基因抗虫棉和作为对照的常规棉品种进行了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转Bt基因抗虫棉在减少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棉农劳动用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Bt抗虫棉;经济效益
一、研究背景
生物技术是70年代新崛起的一门横跨微生物、遗传、生化、免疫、发酵技术等的边缘学科,融合现代新技术,并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质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用物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体系。国内外科学家纷纷预言.freelonsanto)公司、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棉花所等分别成功研制出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freel Cry1A和 CPTI,并将抗虫基因分别导入我国一些主栽品种和一些新品系,筛选、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抗性的棉花品种(郭恒敏,1998),截止1999年底,双价棉已在河北、安徽、山东、山西等地进入大面积商品化生产和推广。
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相关抗虫棉品种和常规棉品种的差别,阐明并具体评价转Bt基因棉品种的经济效益,分析农户采用Bt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生产的成本和收益差异,以该项技术采用之后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是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生物技术政策研究项目”系列论文之一。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对样本选择和样本情况做简要的描述。第三部分分析Bt与非Bt的抗虫棉生产成本和效益的差异。最后部分对本项研究做总结并提出一些政策意见。
二、调查样本和品种概况
(一)样本选择 对地点选择和农户选择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标准是能够明确区别在相似的生产条件情况下,Bt基因抗虫棉与作为对照的常规棉种植情况。在我国棉区分布中,以黄淮海棉区的棉花播种面积为最大,其中又以冀鲁豫棉区最大,曾占全国棉花总产的50%左右,是我国棉区种植比较集中且占经济作物比重较高的植棉大区。河北和山东是传统的植棉大省,也是棉铃虫爆发的重灾区,在这两个省,转基因抗虫棉33B和GK系列种植较集中,面积比较大,并且河北是中国最早被允许进行转基因棉花品种商业化运作和种植的地区。
表1. 棉花种植情况
平均
辛集市
深州市
陵县
夏津县
梁山县
户均耕地面积(公顷)
0.78
1.17
0.83
0.61
0.74
0.59
户均棉花种植面积(公顷)
0.42
0.47
0.44
0.25
0.50
0.42
棉花占农作物面积比例(%)
39
26
39
26
51
48
户均人口(人)
4.0
1.74
1.36
3.89
1.88
2.25
人均收入(元/人)
2086
2446
1644
1951
1877
2322
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0.2
0.33
0.2
0.16
0.19
0.14
资料 数据来自作者1999年对河北省和山东省5个县市282户农户的调查
作为以上原因的实施,本研究对河北省和山东省等地的10个自然村的282户植棉农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棉花种植情况。见表1,调查样本均为植棉大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40%,农户的种植规模(每户为0.4公顷)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棉农以种植业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全年人均收入为2086元左右,农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有的地方如辛集农民收入和耕地面积较大,但棉花面积较小。棉花近几年的产量和收入波动较大,比较利益下降,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受挫,也是棉花收入和面积减少的原因。深州和夏津的棉花面积较大,但农民收入却较低,也说明了目前棉花种植情况。
(二)品种概述 本文以常规棉中比例较大的9418品种作为对照重点说明,在我们的调查点,其样本数占调查总数的10%。9418品种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近几年培育出的春棉品种,其特点是早熟、丰产、优质,高逆抗性,适应性广高抗枯萎兼抗黄萎病,是春棉的主打品种。转Bt基因棉选取了在河北有广泛种植面积的 33B、SGK321和在山东有代表性的 GK-12,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64%,14%和28%。33B于1995年引入河北省,经过点区示范其主要特点是抗虫性强,据称整个棉花生育期基本不打药,在干旱贫瘠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上,生长健壮,易成早衰,适应冀中南区域种植。SGK321在1999年在河北推广,是将毒素基因构建、导入主栽品种石远321中,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棉,属于抗虫棉的第二代产品,是唯一的通过农业部安全检测的双基因生产的品系,其特点是适合于直播、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多种种植形式,具有较强的分枝优势和较大的单株增产潜力,花朵大,毒蛋白基因表达性好,早熟不早衰,适合在黄河流域种植,种植密度比33B每亩可减少55株左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