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初探V1.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初探V1.2

农村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初探 李良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82) 摘要:针对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服务业务,通过县域经济状况、信用状况及信息网络状况等支付结算环境的分析以及考虑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现状,从金融服务机构、政策扶持、支付系统平台、支付工具创新及宣传引导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业务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支付结算;创新。 在近日的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要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满足农村消费者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224号)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与使用因地制宜,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普及夯实基础、畅通渠道,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顺应需求、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支付服务市场注重风险防范,增强支付服务环境的安全性加强宣传、重视培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讲求实效 要研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状况,首先要对农村的支付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参照人民银行湖南分行的研究结果,农村支付环境主要包括为“宏观经济”、“信用与法制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活动状况”[1]。以下主要就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县域金融服务环境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0%的人口居住在县域,县域经济占全国GDP总量比重已经超过50%,切实证明了县域经济已经在中国经济版图和格局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县域是城乡统筹的关键载体和全国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也是未来“扩内需”的潜在市场,但当前我国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距离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难以为经济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县域金融服务也存在差距。首先,县域金融相对城市金融,信用环境差异和融资成本较高,目前难以满足县域发展的资金需求;其次,多数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不愿对这部分企业予以支持;县域金融监管环节薄弱,县域金融活动参与主体和金融数量、金融风险意识都还有待加强。 当前主要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还包括新兴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和农村最贴近的法人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些都是基于县域经济环境的金融机构。 曾经是服务农村地区主要的银行的农业银行,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分一脱”改革以后,农行商业化步伐,尤其是脱农化步伐加快。当前农行已经上市,重新思考定位问题,把自身优势和政策要求统一起来,对三农和县域倍加重视,但是重拾优势非一日之功,现在看尚难以乐观。农村信用社由于其发展历史和监管部门的不断变化,其省联社法人和县级联社法人的架构,影响其核心职能发挥,丧失发展机遇。再看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规定贷款用于当地的比例,严格防止三农资金外流。最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是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在短期内还无法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从目前来看,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银行机构大多把村镇银行作为变相跨区的捷径,作为重要参与者的社会投资者,大多把村镇银行的未来作为私人银行来看待,真正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的很少。事实上村镇银行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做好,如何防止变异,都还在摸索中。同时村镇银行发展本身也受到主发起人数量少、业务准入受限多的弊病,要大规模设立还存在一定难度,除非用行政手段推动。 从以上梳理可知,目前县域金融力量仍相对比较薄弱,与服务新农村建设、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目前的政策措施可归结为两个:一是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等三新机构;二是推动各类银行向县域延伸机构。发展三新机构是治本,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推动设分支机构是治标,强调过度则是饮鸩止渴。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 号),央行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29 号),各省市自治区及相关部门亦根据各自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2] 我国大约在2006年正式建设“征信系统”,实现与央行总分行、各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联网。至今央行征信数据库建立了6 亿多个个人、6 千多万农户和1700 多户企业的信用档案,基本涵盖了所有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的个人。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过程中不断调整,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较晚,至今还有一些金融机构还没有进行数据集中和农户账户信息的全覆盖,就不能纳入到全国的征信数据库中,存在较大的信用信息盲区。 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信用状况还存在很强的本地特色。农民传统亲缘信用与现代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