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以君王为所以嚣别释
“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
張新俊
河南大學文學院
《君人者何必安哉》簡6~7有一句關於民眾對君王去耳目之欲後作出評價的話:
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以。
應該說本篇簡文經過濮茅左先生辛苦的前期整理,內容已經基本清楚。自上博(七)出版之後,先後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以下簡稱讀書會)、董珊先生、季旭昇先生、孟蓬生先生、劉信芳先生、黄人二先生等對此條簡文發表過不同的意見,我們拜讀之後獲益良多。本文是在以上諸位先生研究的基礎之上,對這句話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首先是簡文是否有缺失的問題。
讀書會認為本簡難以讀懂,是因為“‘人以君王爲以(傲?)’不成句,頗疑兩個本子均有脫漏或増衍”,孟蓬生先生認為這句話“是民眾對君王去其耳目之欲的看法或評價。‘所’為實詞,所以兩個抄本竝沒有脫漏。”讀書會此說可商,我們認為孟先生的意見是正確的。事實上、董珊、季旭昇、孟蓬生、劉信芳、黄人二諸位先生以及本文與此相關的討論,都是建立在以簡文沒有缺失這樣的基礎之上的。
其次是簡文如何解釋的問題。
目前這兩句話最主要的分歧集中在“”與“”兩個詞的解釋上。簡文中的“”字,原篆如下:
濮茅左先生把此字隸定作“”,分析作从户、从刃、从从,謂“字或有訛,疑从户、从众,众在户下,會聚集之意,疑‘聚’之或體。”董珊、季旭昇兩位先生同意釋作“聚”,不過董珊先生解釋成“聚斂”,季先生則說:
“聚”似乎可以釋為“蹇”,《廣雅.釋詁三》:“聚,蹇也”,意謂“蹇窘”;說得重一點,也可以讀為“鯫”,《史記.項羽本紀》裴駰集解引服虔:“鯫,小人貌。”
從字形上說,把此字釋作“聚”不大可信。楚文字中的“聚”字目前已經十數見,皆寫作从众、取聲。如:
帛丙11·3
曾58
郭·六·4 《楚系簡帛文字編》第765頁
從甲6·17
柬8·16
曹54·13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第406頁
形體均與有別。即使下部所从可以看成是“二人”之形,上面的部分與“取”也并不相同,所以說把此字釋作“聚”是不可信。既然“”非“聚”字,董珊先生解釋為“聚斂”也就不可信。季旭昇先生讀作“蹇”或者“鯫”的觀點同樣靠不住。
讀書會說:
又見於《尊德義》簡24,形作。劉樂賢、陳斯鵬二位先生已經指出該字爲“所”之異體。(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簡帛研究網站 /admin3/list.asp?id=1207,2004年5月29日;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第409-412頁,中華書局,2002年7月。)
我們認為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字“人”形上面的部分,跟楚文字中常見的“所”多少有些不同,但是拿它與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的“所”字相比較:
簡3
簡19
簡19
簡34
不難發現,這種寫法的“所”與字上部基本相同,讀書會的隸定是完全正確的。而字陳斯鵬、劉樂賢二位先生已經指出該字爲“所”之異體。我們把劉文引述如下:
這一“所”字的寫法較為特别,它在常見的“所”的下部還寫有一“人”形偏旁。大家對它的看法不太一致,或懷疑是“所”字異構,或懷疑應看作“所人”二字(参看李銳《讀楚簡〈周易〉札記一則》所引諸家之說,“孔子2000”网站“清華大學簡帛研究”專欄,2004年4月24日。) 。在論證該字為“所”字異構方面,陳斯鵬先生的意見值得注意。他認為该字下部所謂“人”字實為“勹”即“伏”的初文,可以看作“所”的添加聲符(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第409-412頁,中華書局,2002年。)據此,他斷定該字是一个雙聲字,實即“所”字的異體。今按,曾侯乙墓竹簡“所”字的下部也有一类似“勹”的部件(参看李守奎《楚文字編》,第806-80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與《尊德義》的這个“所”字的構形較為接近。據此可以證明,《尊德義》的這個字確為“所”字異體,陳斯鵬先生的意見值得重視。
劉樂賢先生所說曾侯乙墓竹簡中與“”形接近的字,寫作:
《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第57~58頁
此字“所”下从的偏旁與“勹”并不相近,而楚文字中的“勹”在形體上與“人”形也畢竟有別。所以,字能否看成是所、勹皆聲的雙聲字,以及“”、“ ”、“”之下所从的部分如何作出合理的解釋,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的研究。
郭店簡《尊德義》簡24中的“為邦而不以禮,犹之無也”,過去學術界或認為簡文有脫誤,或把看作合文。陳斯鵬、劉樂賢兩位先生認為簡文不誤,把讀作“戶”,可信。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