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7课《雨巷》.docVIP

教案 《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7课《雨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雨巷》教学设计 1.诵读诗歌,感受戴望舒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意象,体悟诗歌朦胧幽婉的意境美。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难点: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一段钢琴曲 歌曲的题目叫《丁香花》,歌词中的丁香花是怎样的花?(忧郁的花,娇嫩的花,紫色美丽的花)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板书课题)。戴望舒出生于杭州,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诗坛的名诗人,《雨巷》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因此他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2.创作背景 都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留下那个时代的影子,那么《雨巷》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同学介绍。 这首诗约写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江苏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二、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感受诗歌的故事美 1.下面就让我们在朗诵名家乔榛的带领下走近雨巷,熟悉诗歌,注意字音。(听好指出录音中的一个小小失误:消散了甚至她太息般的眼光,眼光—目光) 2.从朗诵中我们感受到全诗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绪?(全诗弥漫着凄婉、感伤的情怀。) 3.诗人带着忧伤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给大家一些提示。 暮春时节,从江南水乡的(雨巷)中,袅袅地走来一位长发披肩的姑娘,她撑着一把淡雅的(油纸伞),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悄然而来,飘然而去……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2)寻找诗歌的意象美 1.这是一条怎样的江南小巷?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有着颓圮的篱墙,下着绵绵的细雨。 为什么反复说“悠长”?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加上诗人的描述,更让人觉得巷子的无限延伸,仿佛看不到尽头。 “寂寥”和“颓圮的篱墙”写出了小巷的狭窄、残破、萧条、冷清,可以想象小巷的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路人,也必是行色匆匆。 再加上春寒料峭,细雨纷飞,江南梅雨季节特有的潮湿与阴冷扑面而来。 想象我们如果行走在这样的雨巷,可能心中会涌上莫名的忧伤和惆怅。雨巷为诗人与姑娘的相遇营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寥落空寂、朦胧迷离的意境。 2.这是一个怎样的江南女子?学生齐读2~6节。回答。 a.撑着油纸伞的(为什么不写“雨伞”或者“透明伞”) 油纸伞是那个时代的雨具,撑着油纸伞的女子有着那个时代女子特有的古典与婉约;与悠长寂寞的雨巷,一起组成了江南的韵味;油纸伞的颜色一般是昏黄的,像蜡烛微弱的光晕,在雨中有一种特别迷蒙的感觉。 b.仿佛丁香花一样的(为什么用丁香花来形容?) 能突出姑娘的美丽,还刻画出了她楚楚动人的忧郁。 丁香花图片展示:丁香,别名百结、情客。丁香很美丽,它的形状就像一个个的结,开在暮春时节,容易凋谢,人们在欣赏丁香美丽的同时又往往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忧伤,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又是诗人高洁品格的象征。 在我国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丁香是常见的一个意象。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这两句诗诗人都用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愁。 c.迷茫,飘渺,轻轻地来临又悄悄地离开。 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孤寂,忧愁,内心充满着渴望。在我长久的期待里,渴望中的姑娘果然出现了,但她飘忽即逝,空留我自悲自叹,但我仍执着地继续找寻那渺茫的希望。 诗人开头用“逢着”,结尾却用“飘过”,为什么? “飘过”显示了希望的渺茫,但哪怕是转瞬即逝的“飘过”,也是片刻的喜悦,也是希望的闪现。由此我们感到诗人是如此的执着。 (3)探讨诗歌的主旨美 在这样的“雨巷”里,为什么“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都说“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提示:可以联系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 孤独、惆怅的心灵渴求彼此的慰藉!“她”仿佛是“我”的影子!渴望一个知己,她了解我的冷漠、凄清和惆怅,我们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A.政治诗(姑娘=我) 我像姑娘一样孤寂、惆怅,在那个黑暗和衰落的年代,我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 B.看成一首失恋的爱情诗未为不可(姑娘=姑娘)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美好的理想总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即,空留满腹的无奈。 ?小结: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总之,丁香姑娘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但她又稍纵即逝,成了我的一个迷茫凄美的梦。 (4)演绎诗歌的音乐美 本诗之所以被誉为经典,除了意象的美丽,还缘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