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概要1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河?上?花?图》
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款署:“八大山人。”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哭之”、“笑之”的落款正是八大山人?“破涕为笑”的真实写照。?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以绘画为主,工诗文,长于行书,淳朴圆润,自成一家。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在八大山人暮年作品中,以《河上花图》卷最为精绝。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
《河上花图卷》??? 局部《河?上?花?图》卷五(局部)
《河?上?花?图》卷六(局部)
该作品以大卷写河边荷花盛开的情景。墨写荷叶、线勾花瓣,刚柔相济。滚落荷叶的水滴声伴着蛙声轻鸣,晕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画中以线勾勒的花瓣,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视,墨叶随浓随淡,更显得荷花晶莹洁白、香气自生,在刚柔之间,完美地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这是“八大山人”朱耷传世佳作之一。?画卷中传神地表现出荷花情状的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传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成趣,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
《河上花图》表面上描绘的是河上荷花,但实为朱耷人生长河的真实写照。卷首展现了荷花从河上跃起,枝挺叶茂,生气蓬勃,隐喻初涉人世时的远大志向;画面随即就遇上了陡峭的山坡,荷花只能从夹缝中生长,虽仍显旺盛,却已弯枝低腰,暗示青年时的他还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便遇到了国破家亡的挫折;接下来便是崎岖的河床、枯木、乱石,荷花已呈残败之状,犹如残喘的人生;卷末的景致更是凄凉,成片荒芜的土坡,已不见一枝荷叶,仅有星星点点的兰草竹叶杂生,寓意着自己的一生将在萧索中终结。
此卷整体气势磅礴,笔势跌宕起伏,构图疏密相间,虚实得相,用墨苍中见润,与自赋《河上花歌》的诗作及其书法,构成了诗、书、画相互辉映的艺术整体,画卷开首满塘荷花,或映日盛开,或含苞待放,掩映于欹正俯仰的荷叶之中。荷梗圆劲挺拔,迎风摇曳,隽逸多姿。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墨色淋漓,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显示出作者用笔、?用墨、用水之妙。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生趣盎然。??不仅是朱耷一生中最长最好的作品,更是其艺术与人生完美结合的一幅难得的珍品。引首有徐世昌行书题“寒烟淡墨如见其人”,卷尾有清代永瑆、许乃普,近代徐世昌等多人跋文。 画卷的后半部,着重表现坡石流水,用笔出神入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