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状难写之景 含不尽之情.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状难写之景 含不尽之情

状难写之景 含不尽之情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范文。散文写的只是一次夜游荷塘的感受,却写得委婉细密、优美动人 《荷塘月色》结构并不宏伟,也不复杂,但是严谨、自然。文章落笔即交代夜游荷塘的原因:想趁月明夜静的环境,排解连日烦恼的心情。于是漫步小路,沉思默想,一边勾勒出荷塘四周的轮廓,一边直抒胸臆,说出独自置身于月夜荷塘的妙处,为下文蓄积气势。然后正式描绘荷塘月色:由荷到月,由近到远,层次井然,一笔不乱。进而产生联想,从赏月想到采莲,从荷塘想到江南,思古怀乡,仍然不如人意,于是怅惘若失,匆匆回家。通篇细针密线,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潇洒自然 这篇散文,写景抒情,脍炙人口。作者着力描写的荷塘月色,的确如一幅风景画,生动形象,使人仿佛亲临其境,看到了密密层层的荷叶、袅娜柔美的荷花、丰姿可辨的杨柳、隐约模糊的远山……一切都沉浸在淡淡的月色之下,或笼罩于薄薄的轻雾之中。甚至使人感到微风的清凉,闻到缕缕的荷香。再听听树上的蝉鸣、水中的蛙叫,会获得“鸟鸣山更幽”般的感受 有人说,描绘荷塘花叶还比较容易,但要描绘月色,描绘月下之景,却不那么容易了。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确实比画画还要困难。而作者却从容不迫,描写的笔触就像工笔画那样细致、周密和精巧。从塘中的荷到荷上的月,从四周的树到树梢的山,无不刻画入微,于平淡中显出奇妙来。画中有光有影,而且光影参差,和谐协调;画中有色有香,而且色香可触,如闻如见;画中有动有静,而且以动衬静,愈显清幽;画中有形有神,而且形神兼备,形动神流。作者主张对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淄渑之辨,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得的秘密!” (朱自清“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样微妙的境界,应是因为通过精细的观察,辨出新异的滋味,获有独得的秘密,不但了然于心,而且了然于手 写景已难,写景而有情味,当然更不容易。作者当时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所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本来也很平常,为何一经作者运笔渲染着色,便如巧换新妆,顿觉光彩耀目呢?思想感情,是散文的生命和灵魂。荷塘月色写得好,主要在于它融进了作者美好的思想感情,做到了情景交融,富有浓厚的诗意。眼前无边的荷香月光,完全注入了作者的理想和感念,使描写的景物也脉脉有情了。从整个画面看,色彩的清淡素雅、气氛的安宁静穆、情调的淡远恬适、意境的惝恍迷离,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当时的独特感受。细加品味,就能体会到作者“偷来片刻逍遥”,暂时避开尘世纷扰,不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精神享受的那种恬淡自适的情怀,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其中不时地流露出的一丝苦味:无法摆脱的淡淡哀愁。作者暂求自适的愿望、微微沉郁的心境和美好的景物、朦胧梦幻般的境界,恰好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使其作品显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美 《荷塘月色》写成于1927年7月。当时,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残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江南北尽显黑暗。这篇散文应该是有所寄托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明月,“清辉皎洁”,两者都是美好的事物,都是孤高洁净的象征。正如古诗文中用梅、菊象征傲世,松、柏象征坚贞一样。作者描写荷香月色,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饱含着对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赞许。其所以“心里颇不宁静”,要领略“独处”的妙处,而又始终解脱不了淡淡的哀愁,应该说其中蕴涵着对丑恶的黑暗现实的失望、悲哀、不满和反抗。这种思想感情在当时难能可贵。尽管不满和反抗得有些消极,比起同时期鲁迅、闻一多的作品来,少了一些激进的呐喊 在黑暗的现实中,朱自清只能通过联想追忆往事,营造出理想化的“爱”和“美”的梦中世界,以抚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当作者还没有把荷塘月色描绘成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就被那富有生命活力的蝉鸣蛙鼓所打断,并感叹道:“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怅惘之中,忽然想起江南采莲的事情来了,且引述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两首诗歌,再现了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想象与现实交驰,实景与虚景并举。不单在艺术上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而且形象地表明:热闹毕竟胜过冷静,独处总归不如群居。朱自清赞美爱情、热颂青春,正是他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表达了他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憧憬。这与其说是思古怀乡,毋宁说是理想憧憬,寓有新意 散文讲究文字的优美。看来很普通的字眼,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放出奇异的光彩。一个“泻”字,展现出明月流光悄悄移注的光景。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