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资本及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社会资本及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摘要: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阐述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就业市场运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弱势群体;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80-04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弱势群体又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或“边缘群体”。学界对弱势群体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研究。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界定是2002年时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对2002年朱?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弱势群体的解释,报告认为弱势群体主要指四类人: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的人”[1]
据此,弱势群体具有如下特征:经济贫困、文化程度低、心理脆弱敏感、资源匮乏、政治上的影响力小、信息获取途径有限等。我们认为弱势群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所指的弱势群体是狭义的,特指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贫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及其他低收入人群或?阶层。?
二、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本概念内涵拓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体制化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2]。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义务和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社会组织等[3](P.15)。我们比较认同郑洁对社会资本所作的界定。她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是无形的,它的载体是家庭及其关系网络,个人通过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获得,通过社会网络关系个人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一些实质性的?帮助[4](P.111)。?
三、社会资本在我国就业市场运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儒家文化底蕴的国家,是礼仪之邦,注重人情关系,礼尚往来、以和为贵。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社会本位,而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5]。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社会结构是按亲属关系的远近扩展的亲属关系网,社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泛化。在西方团体格局里人们争的是权利,在中国的差序格局里人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6]。我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己为中心,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社会关系,团体中的分子都立在一个平面上,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7]
当然并不是在任何场所、任何环境下社会资本都能发挥作用,它有一定的运作空间。一般而言,社会资本运作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信息量丰富庞杂,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人并非完全掌握所有信息,于是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越不全面,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就越大。二是社会存在竞争,社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越大。很显然,这两个条件在我国都存在,因此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也很大
社会网络是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中国是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无论运用人力资本获得职业地位多么成功,都掩盖不了社会资本在求职中的运作空间。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本来社会资本存量就存在着先天不足,而当今获取新的社会资本往往依赖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这导致他们增加社会资本变量的能力和机会缺失,使他们更加被社会边缘化,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存在就业风险
四、社会资本对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 影响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信息及就业机会的获得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利用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否获得充足而及时的信息,成为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或满意工作的“瓶颈”。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研究发现,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在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2003年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就业壁垒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53%的大学生及家长认为在影响求职的因素中,社会关系比能力的影响力更大,24%的高校毕业生把自己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原因归咎于社会资本匮乏[4](P.118)。2003年陈成文等对武汉、长沙、株洲、湘潭4市14所高校在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1%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对就业影响相当大,且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8]。赖德胜和田永坡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