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系统干预对于治疗慢性创面效果观察.doc

系统干预对于治疗慢性创面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干预对于治疗慢性创面效果观察

系统干预对于治疗慢性创面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22-01 【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创面难愈合、治疗效果差的情况采取改良后系统换药措施,方法:对 2011年1―9月48例慢性创面采取改良后换药方法,与2009年同期使用传统换药方法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改良后换药方法明显提高慢性创面愈合率,缩短换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改良后换药方法 有效减压 健康教育 近10多年来,对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传统的干性、开放换药已被湿性愈合理念取代,各类湿性创面治疗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迄今为止,临床对于一些难治或称慢性的创面如压疮(最多见)、各类溃疡(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溃疡)等往往久治不愈,且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预防手段,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护理难度。通过疆外进修学习,我院近两年对部分慢性创面(压疮、糖尿病足)采取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换药方案及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系统干预,明显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增加患者舒适度,现报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2011年1―9月各病区上报的二期以上压疮创面患者共计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55±2.3)岁;糖尿病足3例,男1例,女2例,年龄55―72岁。Braden压疮评分6―12分(均为压疮高危患者),采用改良后换药方法,创面均好转或痊愈 1.2 方法: 1.2.1系统评估: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运用Braden压疮评分量表进行评估[1],对创面情况分析:一期压疮创面不做为研究对象(因创面无破溃、水泡,常规采取减压、氧吹、外敷赛肤润或安普贴敷料即可转归);二期以上创面病例建立慢性创面治疗登记表,包括姓名、年龄、体重、血糖值、诊断、压疮部位大小性状、换药时间、方法、帖敷材料、每次换药疗效观察、创面愈合转归情况等;创面大于3*3厘米以上病例及时上报护理部质控人员,质控人员必须到病人床前检查、指导、协助科室制定个性化换药方案并定期采集图片(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进行前后对比[2] 1.2.2 改良后换药方法 1.2.2.1 二期压疮(创面小于3*3厘米、创面新鲜或水泡未破溃)处理方案:创面边缘5厘米范围使用0.1%黏膜碘溶液消毒→创面局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氧吹15分钟促使创面干燥、红润→安普贴薄膜覆盖创面(超出创面边缘1―2厘米)→透明胶带封边→2―4天更换1次(如敷料边缘渗漏随时更换敷贴) 1.2.2.2 二期以上压疮(创面大于3*3厘米或中心有凹陷、创面有黄白色坏死组织或呈紫黑色,有时伴有黑痂)处理方案: 方案1:创面边缘5厘米范围使用0.1%黏膜碘溶液消毒→创面局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清创:使用3%双氧水清洗坏死组织,病人能耐受时使用无菌剪或镊机械清除坏死组织后生理盐水再次清洗创面→氧吹15分钟促使创面干燥、部分转红润→水凝胶或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渗液吸收贴或安普贴覆盖,透明胶带封边→1―2天更换1次(如敷料边缘渗漏随时更换) 方案2:创面边缘5厘米范围使用0.1%黏膜碘溶液消毒→创面局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清创:病人能耐受时使用无菌剪或镊机械清除坏死组织后生理盐水再次清洗创面→氧吹15分钟促使创面干燥、部分转红润→使用普济褥疮膏涂在无菌纱布块上约2毫米厚,帖敷于创面上,如创面有窦道或中央凹陷大于1厘米以上时可使用普济化腐生肌油纱条填塞后外敷普济褥疮膏纱布→干纱覆盖,胶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 方案3:创面有黑痂时,应先溶痂(清洗创面后可使用水凝胶覆盖溶痂或无菌油纱覆盖自溶等方法),然后采取方案1或方案2进行换药 1.2.3 有效减压与健康教育: 1.2.3.1 制定并落实有效减压护理措施:建立床旁翻身卡,病情允许翻身的患者,协助患者或家属每1―2小时翻身1次并保持有效体位;不可翻身的患者提供气垫床或小米枕垫于身下;骨突处垫水囊或软枕,有条件时使用减压贴;每1―2小时将患者平移抬高1次防止患者下滑;创面勿受压;保持肢体功能位,维持关节活动与肌肉张力,防止废用性萎缩;交接班时检查病人全身皮肤及创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2 健康教育:慢性创面患者多为高龄、截瘫、卧床、消瘦、低蛋白合并有心脑肺或多脏器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低下、组织愈合能力差,仅靠换药无法满足创面愈合需求,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因此,要与患者家属加强沟通,取得配合:制定饮食计划,为患者补充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教会家属正确的翻身、体位摆放与功能锻炼方法等,方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2 结果 2.1 收集2009年1―9月慢性创面40例使用传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