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生物降解——指由生物对污染物进行的分解或降解。
?????? 降解——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的过程。终极降解——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产生无机物CO2和H2O的过程。?????????????????????????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性——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物质的可能性。??????????????????????????
依可生物降解性的大小可将所有的物质范围:
?????? 可生物降解性物质;如淀粉、蛋白质
?????? 难生物降解性物质;如纤维素
?????? 不可生物降解性物质;尼龙、塑料
一、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
产生诱导酶,具新的代谢功能;
形成新的突变种(自发诱变、诱变突变、);
降解性质粒利用
组建超级菌
5.共代谢
?????? ※※共代谢――微生物处在能生长的基质中时,同时能将原来不能利用的物质氧化的现象。
?????? 共代谢的方式:①依靠其他物质提供能量;②依靠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③先经相似物诱导产生诱导酶,使污染物得以降解。
?
二、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一)可生物降解性测定方法有:
? 1、耗氧量测定:
???????? 通过用瓦氏呼吸仪测定的耗氧量可以计算3个指标:
?????? 生物氧化率--耗氧量与其理论完全需氧量之比。受降解条件的影响
?????? 呼吸曲线--耗氧量
?
?
2、BOD5/CODCr
????????????????? ﹥0.45,生化性较好;
????????????????? ﹥0.30,可生化;
????????????????? ﹤0.30,较难生化;(但如果BOD5较高,仍可采用
???????????????????????????????? 生化方法)
????????????????? ﹤0.25,不宜生化。
3、降解实验
????接种微生物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培养液中污染物含量的减少与原始浓度之比即为降解率。
(1)淀粉水解试验
A、实验材料:
? ???淀粉培养基、碘液
B、实验方法
?? ?倒培养基——接种——培养——滴碘液——观察
?
(2)油脂水解试验
A、实验材料:
?? 油脂培养基[中性红1.6%,pH=6.8(红色)~8.0(黄色)]
B、实验方法
?? 倒培养基——接种——培养(37。24h)——观察是否有红斑(阳性)
?
(3)吲哚试验
A、实验原理
?? 有些细菌能氧化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无色,但可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B、实验材料:
?? 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
C、实验方法
?? 分别接种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培养(37。48h)——加入乙醚1~2ml——振荡——静置——滴10滴吲哚试剂——观察是否有玫瑰红色(阳性)
(二)可生物降解性研究的意义:
?????? 可生物降解性物质——采用生物处理法;
?????? 难生物降解性和不可生物降解性物质——首先严格控制排放,继而改造工艺和产品结构、寻找或驯化高效微生物菌株,最后只能停止生产。
三、影响微生物降解与转化的因素
?????? 化学结构:链长、官能团、取代基、异构体。
?????? 共代谢:
?????? 环境理化因素: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温度、水分、光照、有害物);污染物的溶解度。
?????? 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结构变化、毒性改变。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