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梦溪笔谈》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溪笔谈》精品课件

1、本文是怎样突出喻皓才能的呢? 使用 的手法:本文用“匠师”的言行举止和喻皓作对比,从而突喻皓的高超的才能。 “无可奈何”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匠师” 的样子;“笑”表现出喻皓的 。“此易耳”与“匠师”挖空心思、____________的神态形成___________,反映了这道难题对喻皓来说是多么的 __________。 对比 无计可施 从容,胸有成竹 对比 容易 研读短文,分析人物的刻画 ——“塔动”的问题,匠师凭自己的经验无法解决。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向权威——喻皓求教。但是作为一名“匠师”,他又不好意思亲自去问,只好“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这样,一位既 ,又 的“匠师”形象就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了。 希望得到别人帮助 爱面子 2、短文又是如何刻画那位“匠师”的? 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喻皓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相关资料 大家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 指南针(司南) 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 火药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提到沈括,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今天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部伟大著作的短文。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他是______ 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你知道他是谁吗? 沈括 存中 北宋 《梦溪笔谈》共26卷,成书后,?沈括又写了《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涉及军事、法律、文学艺术、考古、音乐、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农业、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其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全书篇幅一半以上。? 由于古代封建统治阶级视发明创造为“雕虫小技”,所以正史官书上很难找到能工巧匠们的名字和业绩。《梦溪笔谈》却记述了许多平民的智慧。其中有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精于计算和历法的卫朴,创造了三节下埽法巧合龙门的高超,善于建造木塔和多层楼房的木匠喻皓等等。《梦溪笔谈》还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科技成就,例如发现了磁偏角,认识到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起,提出废除闰月以十二节气作为1年的?“十二气历”,这些都填补了中国科学史的空白。? 《梦溪笔谈》在世界和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非常注意科学技术的实用性,这是《梦溪笔谈》反映出来的中国科学思想的一大特征。书中记载的分段筑堰测量法,是从治理河道中总结出来的;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会圆术”,是从丈量土地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于防治农业病虫害,抵御外敌入侵的兵器装备制造,以至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梦溪笔谈》都很重视。? 《梦溪笔谈》所记录的许多科技成就可以列为世界第一:根据化石推断古代气候的变迁,?比西欧早400多年;用流水侵蚀学说阐明华北平原和雁荡山峰的成因,比西方类似学说早700年;十二气历,?比与它相似的欧洲肖伯纳农历早800年。?沈括计算出围棋棋局总数是3的361次方,并且估计出它的布局方式多达连写几十个万字,更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难怪西方科学史家李约瑟称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它的作者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以虫治虫》 狗蝎xiē    其喙huì有钳   岁以大穰ráng 傍páng不肯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其 喙 有钳, 千万蔽地;。 以虫治虫 地域,范围 正在成为 像 它的 宋神宗元封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 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沈 括 危害 鸟兽的嘴,这里指虫子的嘴。 遍地。蔽,遮盖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 为两段。 用 全,都 成为 十天 庄稼大丰收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 旧 曾有之。 土人 谓之“傍不肯” 。 过去 先前 语气助词 无义 指这虫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1、虫害发生的时间: 2、虫害发生的季节: 3、虫害发生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