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我国的干旱洪涝(一)
回顾旧知,快速抢答:
夏季风势力强弱与我国的旱涝有什么关系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注意观察;注意观察;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一)整体感知,打好基础;资料2: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l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涝总次数的56%。
资料3: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经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1~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的。l637~1643年和l939~1945年干旱竟连续7年之久。l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958~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1968年连续3年干旱;l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一、我国的干旱灾害;2.快速阅读课本36页,找出问题的答案,然 后和屏幕对照
我国各地旱灾的形成原因:;3.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自由发言;(二)能力提升;读35页的图,找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 ;2、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3、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分区;2.P37“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 讨论,最后自由发言;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是 、 、 、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东部、西部)为什么该地区旱灾严重
(3)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是: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2.我国暴雨的时空特征
(1)阅读教材P38“我国的洪涝分区”图。;(2)阅读教材3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和屏幕对照答案;(3)阅读教材P39“活动”中的“1998年
长江流域的水情”;注意分析:
①、流量变化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 ②.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 ;③、1998年洪水的基本特征;思考?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小组讨论,然后找代表展示答案;小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纠正或补充,不得重复前面的答案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防御;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截至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 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
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 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解析】第(1)题,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与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一致。
第(2)题,A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多涝与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有关。解决措施要针对形成原因分析。
第(3)题,B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区,地表水易下渗,且该区地表崎岖,水分存留时间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表1.doc VIP
- 具有抗菌性能的中熵合金、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VIP
- 探析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VIP
- 科技英语的特征.pptx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银川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动因及对策研究----以蛋糕为例 经管类毕业论文.docx VIP
- 2023年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docx VIP
-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2024)精华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