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隐士介绍
隐 士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的主旨正好能反映隐士们的高节, 有古人评价为证: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 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 归 隐 类 型 完 全 归 隐 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即使朝廷派人来多次延请,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 仕而后隐 这种类型的隐士在中国古代很多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东晋时的陶渊明,其隐逸的名气甚至超过其诗名。 半仕半隐 ? 此类人先是做官,但后来不愿做了,可辞官又无保于生计,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过着实际的隐居生活,虽然不具有隐士的名分,但却有隐逸思想,如唐代的王维 。 忽仕忽隐 ? 如元明之交的王蒙、明末的董其昌,均是先做官,然后又隐居,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复出仕,之后再归去。 隐于庙堂 这类隐士,虽然做官,但不执着于政事。 似隐实假? 明代隐士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家”。 名隐实官 ? 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然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这种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 以隐求仕 以隐求仕? 通过隐逸来博得名声引起朝廷的关注,然后出仕,即所谓的“终南捷径”。如唐代的卢藏用在考中进士后,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遗。他曾对友人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处。” 无奈而隐 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烈的反清斗争。 真隐而仕? 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如殷商时的伊尹、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