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才是感动中国的全部
什么才是感动中国的全部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康德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符合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我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他们的事迹有代表性,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影响许多人? 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标准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他感动了中国,却没能感动央视》 3年前他就去世了。他1986年74岁时开始辛苦地蹬三轮,赚取微薄的报酬,捐给贫困学生。20年间他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 他叫白芳礼,他感动了无数网友、无数国人,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和刚去世后两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却两度落选。 2008年3月13日,白芳礼去世3年后,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 《他感动了中国,却没能感动央视》类似的帖子至今仍有人在顶,基本都在说一位去世三年的老人,白芳礼。这位可敬的老人用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去世时,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昨天中国网络媒体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白芳礼在100名入选者中得票排名第四。他终于感动中国。 老人的故事 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故事。白芳礼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 将物质生活标准压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因过度疲劳,蹬着车睡着了……由于年事过高,冬天里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车跑。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住在里面,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年纪太大蹬不动三轮车,他就在自行车棚看车一角一角地挣钱。一年冬天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他来到天津一所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 白芳礼老人曾两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但两度落选。2004年度感动中国评选,白芳礼网络投票仅排在刘翔、任长霞之后,名列第三,但最后榜上无名。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他去世后的新闻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和国人。他再次入选200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却再度落选。 第二次落选引起网友强烈不满。有网友发帖《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暗讽。 《青年记者》杂志曾发表评论道:当我们翻看几年来“感动中国”的获奖名单时我们不难发现,军人、警察、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文体明星占据了“感动中国”舞台的不小“份额”,但我个人认为,“不凡的业绩”与“感动中国”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的,“感动中国”不是先进事迹评选,它应该更倾向于扎根于普通人群中的人性闪光。 网友们从来没有忘记他,关于他的帖子至今都还在很多论坛流传,而每年央视感动中国评选的时候,他的名字和故事更是会被网友频繁提起。 以上片段节选自网易新闻 也许有人说说这只是一个个例,也许有人说这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是好多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为何而感动,感动中国人物央视因何选择?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感动中国人物? 我们心中的疑问? 感动中国人物为何多为老弱病残亡? 获奖人物既有国家倡导的政治人物和社会精英,也有学界泰斗和平民百姓。“兼顾了社会的各种思想”,不可增不可减? 有些不为大众所知的评选上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