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
四川省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 (四川大学 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64)
[摘 要]本文选择家庭背景为主要自变量,研究其对西南地区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在广泛汲取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几所高校2015届和2016届大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城乡大学生在家庭经济资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就业意愿差异不明显,家庭背景各方面因素会影响就业选择
[关键词]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城乡大学生差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6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1 对城乡大学生毕业就业意愿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如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大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性已是学者的共识。在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对城乡大学生而言,在面临社会之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父母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就家庭背景对农村和城镇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关研究从数量到质量都呈现不足的情况
本文以西南地区的2015届和2016届大学毕业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比分析家庭背景对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清晰的认清现状、认清自我,理性选择就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发挥好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学者对家庭背景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于家庭因素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的影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1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吴鲁平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不再是“天子骄子”,大学生就业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匹配率降低。闵维方 等人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出现
1.2 家庭社??资本、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潘孝侃认为由于特殊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存在,“关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从家庭的经济、文化、组织、社会资源方面,阐述了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负作用及对策。邓淑娟 等人采用多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尉建文从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
2 社会资本理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概念具有不同视角的解释,社会资本理论得到了深化与发展。经济学家格林学领域。对这一概念进行初步分析并形成理论,运用在社会学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社会资源论”。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将其运用在劳动力就业领域,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
3 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资料的收集
本文调查实施于2016年3月,采用网上自填,用问卷星发放问卷链接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开展调查工作,利用问卷星对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资料经整理、筛选、核实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对收集到的资料首先进行了整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清楚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就业意愿选择情况后,通过数据交叉分析、了解现阶段西南地区城乡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和就业意愿上的差异
4 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数据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本调查计划发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在125个调查对象中,女性有81人,占64%;男性有44人,占36%。对象主要以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为主,有95人,所占比例为76%,涉及少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各15人,各占12%的比例。其中,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有52人,所占比例为41.6%;乡镇的有24人,所占比例为19.2%;县级城市有27人,占21.6%的比例;大中城市有22人,占17.6%的比例
3.2 家庭经济资源交叉分析
家庭经济资源是城乡大学生在学习与求职花销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主要是针对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的年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了交叉分析,了解农村和城镇在家庭经济资源方面的区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看出,在“困难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