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地理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摘要:科学探究活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演示实验、模型制作、推理论证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客观事实、促进概念理解、提升批判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在深刻的思考和亲身的体验中,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60-03 课程专家张华教授指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只要好奇心不被泯灭,人就会主动、自发地去探究。”课堂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探究的载体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水平是课堂探究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一、发现客观事实,开展“演示实验”的探究活动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教师可以把需要研究的地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 “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变化”之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观察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状况(极昼极夜范围变化),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原理和分析成因的综合思考能力 活动材料:一张白色圆形硬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标出二分二至位置;一张黑色圆形硬纸剪成半圆形,代表黑夜覆盖在底盘上;箭头代表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始终保持垂直关系) 活动步骤:教师牵动底盘,演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晨昏圈的移动。晨昏圈切割纬线,造成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变化。学生观察四个节气段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状况,参照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如下表) 二、促进概念理解,重视“模型制作”的探究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解决疑难概念的方式多样,实物模型是解决疑难概念的有效载体。模型制作的过程是学生亲自体验学习、凸显探究能力、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获得更清晰直观的理解 【案例二】 “地球与地图――等高线”之模型制作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的全过程,促进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材料:硬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活动步骤:首先展示学生暑期旅游拍摄的著名山脉的景观照片,从照片上感性地找出山谷、山脊、山岭、盆地、鞍部、陡崖等地貌类型。然后从理性的实验角度出发,分组合作,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制作方法一是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二是将画好的等高线剪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三是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细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留大小相等的距离;四是在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10米;五是让立体模型自由落体在水平面的白纸上,绘制该立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最后掌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和陡崖等所处的位置,并总结出判读的基本方法(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高四周低的地方为山岭,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低四周高的地方为盆地,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的地方为鞍部,等高线相交的地方为陡崖) 三、提升批判思维,关注“推理论证”的探究活动 批判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不同常规的角度、新颖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项,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简单地说,批判思维是一种比较、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批判思维对学习资料进行合理的质疑、推理和论证,可以使探究思维有“理”又有“据” 【案例三】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之推理论证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根据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冲突情境及所学的已有知识,用自己的办法解释疑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活动材料:中国地形图、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谱图(如下图) 活动步骤:展示中国地形图,找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展示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谱图,发现问题:为什么天山雪线分布高度3500―4500米,而珠穆朗玛峰雪线分布高度5500―6000米?为什么天山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低,而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高?推理论证思路: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雪线分布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天山雪线分布高度比珠穆朗玛峰低;阳坡热量充足,雪线分布高度低;迎风坡降雪丰富,雪线分布高度低;当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时,看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尝试解决问题:天山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阴坡,所以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低;珠穆朗玛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