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犯罪成本遏制职务犯罪
提高犯罪成本遏制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的人数居高不下,被查出的官员行政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和情节触目惊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严重侵蚀着国家肌体,是腐败现象的极端表现,较之一般的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剖析职务犯罪的成因、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已经迫在眉睫
职务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传统法学、社会学将犯罪人视为“非正常”人,是正常社会人的对立面,认为犯罪人不具有足够的理智去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刑事实证学派观点也认为,犯罪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有特定的部分是缺乏理性判断而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他们认为“缺乏远见的人对最确定的自然后果也是满不在乎的,因此这种后果在保证他们不从事违反自然的危险行为上也失去了大部分效力”,这种特征在缺乏教育的阶层中特别明显。犯罪经济学认为犯罪人与普通人一样是经济的、理性的,一贯追求的是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当犯罪所获得的收益大于犯罪所付出的成本时,他就会积极地追求,反之则会放弃。”
美国犯罪经济学学者贝克尔认为,罪犯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而这种自身利益受到他们在市场上或在别处的各种限制的影响。我国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犯罪实施主体在犯罪和非犯罪这两类行为中之所以选择实施犯罪,是因为实施犯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要远大于或者大于不实施犯罪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及至职务犯罪人,他们更加接近“理性经济人”。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曼舍尔,最后或多或少抱有一定的侥幸、顽抗或者法不责众等心理的情况下实施了职务犯罪行为。也就是说,职务犯罪行为人之所以实施犯罪,是经过一定的权衡,在考虑了每种选择的纯支出和纯收益之后才做出选择,实施了犯罪。只有当他们认为实施犯罪的收益大于或远大于实施犯罪的成本时,才会铤而走险
提高职务犯罪成本的几点思考
(一)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
职务犯罪轻刑化的趋势现如今愈演愈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2015年年度工作报告,2014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3.1万件4.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7%和5.2%。统计笔者所在区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审判情况也看到自2010年至2014年,区县基层院共办理贪污贿赂职务案件(去除渎职侵权案件)81件85人,其中共判处适用缓刑52人,占所有生效判决的61%,判处适用免予刑事处罚的共计8人,占所有生效判决的9%,判处财产刑(罚金、没收财产)的共计16人,占所有生效判决的18%。这仅仅是法院最终的判处结果方面。深究职务犯罪从立案到最终执行各个环节,可能存在更多的轻刑化现象,比如大要案(5万元)立案比例,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100%大要案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年3月20日联合发布的《?P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司法解释、规章制度近年来在基层办案工作中被频繁适用。在一些地区的职务侦查部门,自首、立功等减刑情节被滥用,甚至在一些区县基层院自首等情节已经达到100%的适用率
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无疑直观地降低了职务犯罪的惩罚成本,提高了职务犯罪的犯罪收益。从我国目前已经曝光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证实由于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之间的悬殊、不成比例,导致了职务犯罪率的居高不下,职务犯罪情节、数额的触目惊心。大多数官员贪腐所得也往往是其工资收入的数十倍、数百倍,而其犯罪收益的受益者往往是其家庭或家族。目前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其犯罪成本,抬高了其犯罪收益。提高职务犯罪的惩罚成本,使贪腐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重惩,是当前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当务之急
面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严格适用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由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尤其是行受贿犯罪)依赖口供,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突破是很多基层职务侦查部门的“软肋”,“零口供”定案案件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在审讯过程中会以各种形式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其中就难免存在了自首、立功情节的滥用,以期能提高侦查人员的审讯筹码;犯罪嫌疑人在高压下往往对侦查人员抛出的这些条件甘之如饴。刑法明文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在侦查阶段已经适用了相关的自首坦白情节,一方面确实有利于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使案件侦查过程显得更为顺利,但另外一方面适用这些情节之后,对于该案件的惩罚难免轻刑化。基于此,对于职务犯罪的侦查过程应当严格厘定上述情节的适用,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坚决不予以适用,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职务犯罪,后续的审查起诉、审判部门也应严格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法定情节,严格适用法律
2.完善职务犯罪量刑建议制度。2010年10月全国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