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问题及完善路径探析
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问题及完善路径探析 摘要:民族院校实施高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与其它高校实施的政策既有共性问题,又有其差异性。通过揭示民族院校的国家助学金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效率和资助的精准性,有效释放和发挥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育人功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保障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促进其成长成才
关键词: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2017.10.067
我国高校助学金政策自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其保障在校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的助学政策自身存在这一些缺陷,导致政策在到实施过程中目出现了“拉选票”、“合谋”、“平均分配”和“贫困贵族”等诸多畸形现象,极大地弱化了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功效的充分释放,执行效果亦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认真探讨民族院校现行国家助学金政策存在问题和提出解决的策略,对民族院校乃至其它高校的助学金工作的实施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确保国家助学金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它资助育人的功能与效用,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贫困生认定制度不够完善
1.1.1难在辨别贫困证明的真伪
学生生源地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是认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往往难以把握和确定这些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一方面,由于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担负,生源地民政部门不需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生源地民政部门在开具贫困证明时对家庭经济情况的审查并不十分严格,加之部分地方行政部门“乡里乡亲”的情理羁绊,往往“为民服务”,直接签字盖章,这样的贫困证明就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可信度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家庭条件较为优越或具有家庭背景的学生缺乏诚信,不管是否贫困,而是利用家庭带来的便利条件和“关系户”的身份,开具到具有“水分”的证明。而对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贫困证明,学校未能一一去学生所在地审核查验,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不少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的现象,即“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外,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当地政府提供的贫困证明参考价值不大,因为这些证明多半是在?]有调查的情况下出具的,既然没有调查就不能真正的反映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
1.1.2难在判定贫困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
由于国家助学金分为一等助学金和二等助学金两个等级,这些助学金等级与贫困生的贫困程度挂钩,因此要确定了贫困生的贫困程度才能评定等级。但实际上由于各地区、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制定了评定标准,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在确定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家庭是否真正贫困以及学生贫困的真实程度的掌握方面存在难度。可见,我们如何对贫困生的贫困程度进行有效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2国家助学金评选程序存在漏洞
目前,高校助学金的评选工作一般采取经过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院系审核和公示――学校审批、公示的评选等程序依次上报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学校层面、二级学院对班级评定的监督没有到位或出现“真空”,甚至频繁出现了各种扭曲的“民主”评定方式,学生唯利是图现象滋生。如有些班级的评定工作采取获得过助学金的同学不能参评的“轮流制”,或者采取受助同学拿出一部分助学金充当班级的班费的“公有制”,或者采取将助学金拿下来后全班平分的“平分制”等形式,这些做法看似“公平”,然而事实上对于真正有需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了助学金评定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滋长了学生不良风气的产生,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1.3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制度缺失
1.3.1政策本身的无偿性定位
“目前高校助学金发放呈现受助学生只享受相应权利而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即助学金资助具有无偿性的明显特点。”国家助学金既不和奖学金一样需要靠努力学习并取得相关成绩才能从众多学生中获得,也不像勤工助学一样,需要通过学生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所以,这种无偿资助的方式,加上大面积的资助范围,使众多学生以为只要出具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而不需要太好的学习成绩就能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导致部分贫困生不劳而获、懒惰的思想的滋生,同时资助的无偿也使得助学金这块“馅饼”被许多非贫困生盯上,导致出现很多的伪贫困生。可见,资助的无偿性弊端已日益凸显
1.3.2制度规定由政府分配名额的做法难以保证公平
关于国家助学金名额的确立和分配,主要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门通过全国范围内各高校贫困大学生占所有大学生综述的比例,从而以计划式的指令分配给中央直属高校和地方院校。该举措有一定的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