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角下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探究.doc

社会排斥视角下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排斥视角下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探究

社会排斥视角下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探究   摘 要:贫困大学生作为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在校期间面临自卑,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该群体在校期间产生了“集体融入难”问题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主要从社会排斥对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校很难融入到群体中的现象及原因,并从引导自我激励、优化校园环境、运用朋辈心理互助开展小组工作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排斥 贫困大学生 集体融入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据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统计,目前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547.7万人,贫困家庭学生约占学生总数20%,达到509万左右,其中特困学生人数更是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面临――融入难、学业难、就业难等一些适应性问题。其中,融入难已经成为贫困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心理问题,其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自身的自立成才,已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的,政府和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引言 社会排斥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源于对新贫困现象的讨论。我国学者从社会学独特视角出发,将社会排斥定义为“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社会政策及制度安排等原因丧失其公民权利,无法参与正常活动或参与不足,导致被边缘化及情感疏离的机制和过程。”[1]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国内学者杜建政和夏冰丽(2008)将Baumeister、Twenge 以及 Mac Donald 和 Leary 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之后,对社会排斥的概念做了系统的总结:“社会排斥是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2]在某人希望能尽快融入某一团体或集体却被拒绝时,这种外部排斥往往会造成自身的焦虑、自卑等情绪,产生交往障碍进而导致很难融入集体。当前,在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领域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大多用于研究就业歧视问题,而“集体融入”问题已成为贫困大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社会排斥理论为研究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很难融入集体的现状、成因和影响,提出了解决其“融入难”问题的对策 2.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现状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生活封闭,由于家庭、社会以及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很容易引发悲观、逃避,焦虑、抑郁,依赖、懒惰等心理问题,加之由于自尊心强所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贫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难融入集体的问题。具体来看,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经常感到自卑,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在校期间从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更有甚者对人际交往持极端的态度,对待同学不友善,殴打辱骂其同窗同学。很多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在经济上精打细算使他们形成了谨慎行事的风格,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往往防范意识强,一方面渴望与同学们交往,另一方面又怕达不到预期,所以这种复杂的内心矛盾导致了他们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调。贫困大学生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屏障,一方面自己主动选择隔绝在集体之外,另一方面不良社会风气、舆论等对大学生产生了恶劣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与贫困生沟通、交往,导致了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严重的集体融入难问题 3.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原因探究 (1)社会排斥下的认知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导致了人们的认知能力的下降。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受排斥者更倾向于考虑目前的状况而难以对未来加以关注。Buckley 等的研究?Y果表明,社会排斥影响了受斥者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知评价[2],往往表现为低自尊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不满。尤其是针对经常用异样眼光审视自己的人,受排斥者往往给予了非常消极的态度和评价。当一个人的某种缺陷受到他人轻视或鄙夷时,往往会加重个体的自卑感。 贫困大学生在与身边同学家庭情况作对比时,很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感到自己不被群体所接纳,从而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又加剧了其在群体中的“不合群”现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往往对当前的贫困局面过分注重,对未来充满担忧,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一部分贫困生没有正确认识贫困这件事,同时也对身边的呢同学造成了错误评价,最终逐渐疏离集体 (2)社会排斥下的情绪因素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乎一个人能否在集体中获得长久立足。社会排斥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者密切关系,Baum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