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圈的温室效应-2005物理教学及示范(暑期).DOC

玻璃圈的温室效应-2005物理教学及示范(暑期).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玻璃圈的温室效应-2005物理教学及示范(暑期)

玻璃圈的溫室效應 林志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台中市 摘要 基本原理 我們一般所說的「光」是指肉眼可見的「可見光」。可是除了可見光之外,我們也常看到「紫外光(線)」和「紅外光(線)」這樣的名詞。顧名思義,「紅外線」就是在紅光外面的光線,而「紫外線」當然就是在紫光外面的光線了。 人類的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可見光是電磁波頻譜中的一小部分,紅光的波長大約在700奈米(nanometer),紫光波長大約是400奈米左右。一般人的眼睛只能接收400-700奈米這一段的電磁波,比700奈米長或比400奈米短的電磁波肉眼就感應不到了。 圖一:700奈米到一毫米(1mm=106nm)這一段將近三千倍於可見光的範圍,被通稱為「紅外光」,其中再概略分成「近紅外光」(700~4000奈米或4微米)、「中紅外光」(4~40微米)以及「遠紅外光」(40微米~1毫米)。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紅外線,因為物體只要有熱就會發出熱輻射,這些熱輻射的分佈方式隨著溫度而異。人類生存的環境溫度(-50oC~+50oC)發出的熱輻射主要中紅外線,所以我們周遭的每件東西都在發出中紅外線。 溫室效應 「溫室」是中高緯度國家為了種植怕冷的熱帶植物,所以興建了讓陽光進得來出不去的玻璃房來保溫,即使不加熱也可以比戶外高個十來度。 玻璃房可以當溫室關鍵就在玻璃對於不同波長光線的透射率差異。我們對玻璃的印象是「透明」的,其實玻璃的透明只限於可見光及鄰近的近紅外線、近紫外線。對於接近室溫的中紅外線,玻璃呈現出的性質完全不同。下圖的紅外線熱影像儀畫面中,承裝熱水的水杯呈現紅色,但是底下卻有一團眼鏡形狀的黑塊,這就是眼鏡的玻璃擋住紅外線造成的陰影。 由於陽光最主要的能量波段是在可見光範圍,這些光線可以長驅直入穿透玻璃進入溫室之內。當可見光被地面或植物吸收之後,室內溫度會略微上升幾度,這時地面發出的熱輻射是屬於中紅外線波段。這時玻璃把紅外線擋住了出不去,於是能量就被關在溫室內而使得溫度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自從工業化之後,人類大量的燃燒煤炭、石油來取得能量,結果造成了二氧化碳快速增加。有些科學家就擔心二氧化碳增加會造成大氣攔截紅外線的能力上升,以致使海水蒸發增加;水氣也是一種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於是大氣攔截紅外線的能力更加增強。如果溫室氣體過多,地球溫度就有可能步入一個「越熱越蒸發,越蒸發越熱」的惡性循環,最後可能會把整個海洋都給蒸發掉了。 這些東西聽起來似乎離我們遠了一點,其實有一種溫室效應每天都很激烈的在我們身邊發生。在哪裡呢?就在我們的汽車裡。 實驗器材 汽車一或數輛 可以量到100度C的溫度計(數量同汽車) 一顆 實驗步驟 將汽車停在可曬到太陽的停車場。 將溫度計放在儀表上面。 一輛汽車將門窗緊閉作為實驗組。 一輛汽車將車窗略留約1公分的空隙或是將車頂天窗略微打開通風,作為對照組。 曝曬小時後,觀察溫度計的溫度。 實驗結果 筆者以自己的汽車實驗,在中午的太陽底下曬兩個小時後,車內的溫度可以高達88度C,當時的戶外溫度大約只有33度,溫度相差達55度,這就是溫室效應的最好例。 如果車窗打開一道1公分寬的縫通風,或是將有天窗的車打開一點縫,那車內的溫度就只有大約65度C,溫差也可達30度。 結論 幾年前曾經有位小朋友被老師關在娃娃車內熱死。當時戶外陽光下只有三十幾度,大家都百思不解為什麼在有陰影的車內反而會熱死。經由這個實驗,大家應該就能夠對「溫室效應」產生深刻而清楚的體會。 學習科學不只是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有時也可以幫助我們趨吉避凶避免犯下錯誤。 參考文獻 [1] Stephen Gasiorowicz, Quantum Physic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Ch. 1, pp.4, 1974.鍾榮焱木,向曼菁 ”都是溫室效應惹的禍”, 科學發展月刊,388期,pp.66-71,2004年4月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