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成就: (1)政治方面:实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解决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民族关系方面:匈抗击匈奴和设立三郡。 (3)经济方面: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4)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关系: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汉代讲学图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 * 儒学的兴起 被漠视 沉重打击 春秋战国 秦 汉 成为正统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者)、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1)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儒学为什么受到如此打击?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3)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你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与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倾诉 因此,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为此他实行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春秋繁露》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施仁政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知识点拔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