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史》窥探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观念及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_情史_今读_下篇_.docx

从《情史》窥探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观念及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_情史_今读_下篇_.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 文学与传播 从《情史》窥探中国传统的 性别审美观念及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情史》今读(下篇) 文/ 杨 岚 明代冯梦龙评辑的《情史》,集中体现出传统爱情观念中男女对理想异性及理想两 性关系的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不无启示。《情史》中的传统性别审美模式: 郎才女貌,相配为偶。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情 史》中的爱情艺术表现形式:人以情传,情以人蔽。爱情的艺术表现始终是他关注的 焦点。对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情史》中的传统爱情理想:千秋为偶,千 古佳话。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 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如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 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出来的。他曾把内具有含章之美、笃实辉光的《拜月》、《西厢》 袁宏道所说诗文“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 与无真情实感的《琵琶记》作过如下的比较: 出不肯下笔。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叙 《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 小修诗》,《袁宏道集笺校》卷四)等等,都是说的自然灵明的 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今 心性本体论在创作中的妙用,亦即晚明文艺创作的情感本体论 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具在,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 之大用。《拜月》、《西厢》是这样产生的,《牡丹亭》、《红楼梦》 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之欤!要知造化无工,虽有 也是这样产生的。它们都是建立在以自然心性为基础的情感本 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 体论上的。这种本体论追求,在晚明形成了一种哲学思潮,一 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种艺术理想,也形成了一种文化风气。但这种追求,特别是它 若夫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 的本体论,若就其源头上说,是否在性命上透得过来?勘其关 相应,虚实相生:种种禅病,皆所以语文,而??不可以语于 头,境界上是否打得过?仍然是个问题。因此,晚明哲学关于 天下之至文也。杂剧院本,游戏之上乘也。《西厢》、《拜月》, “情”与“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这恰恰影响着当时 何工之有!(《杂说》,《焚书》卷三) 的文学艺术创作,也影响着了后来《红楼梦》创作,是不可不 变者有形,化者无声。化工者,无形无声,造化之妙者也。 研究的。 我曾有诗说:“鸢飞鱼跃浑然是,水流莺啼自在声。桃红柳绿谁 (待续) 圈点?天机造化妙无穷”,即指此也。自然界的造化如此,文学 创作也是如此。它只有出于真情性,只有以自然灵明心性为本 作者简介:司马云杰,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体论,才能创作出天机自然、造化无穷的艺术品。焦 所说“诗 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 以惊心动魄,垂世而行远”(《雅娱阁集序》,《澹园集》卷十五); 编辑:吕有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