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美燕《高罗佩与中国古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李美燕《高罗佩与中国古琴》

斯人已遠――評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2010年8月9日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Dr. 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百歲誕辰;2010年12月9-10日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香港饒宗頤學術館共同舉辦的「2011第二屆『古琴、音樂美學與人文精神』跨領域、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香港南蓮園池召開;會中陳列出由饒宗頤學術館出版、臺灣屏東教育大學李美燕教授撰述的《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這本書的出版為「第二屆『古琴、音樂美學與人文精神』跨領域、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添上了一筆註腳,讓該次古琴的國際學術交流在新的世代中豐富了歷史的底蘊。 本書作者李美燕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古琴「琴道」的研究,自1997年開始,即主持國科會支持之古琴研究計畫「琴道與樂教(自先秦兩漢迄魏晉南北朝)」1998)及「琴道之美學思想之流變(自隋唐迄明清)以琴論思想與儒、道、佛學的繫聯為主」,並出版《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 與《琴道與美學》 兩書,對於中國古琴的文化,尤其「琴道」投注了非常多的心力,因而高羅佩亦成為其長期關注的研究對象。 從2004年開始,作者便經由高羅佩第三子(Prof. Thomas Mathijs van Gulik)的無償授權進行高氏所著《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in the deology of the Chin》一書的翻譯,翻譯的工作在2005年完成。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作者又接受臺灣國科會第44屆「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的補助,赴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學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sia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進行「古代中國雅文化的美學意涵與價值─以高羅佩的收藏與論著為考察視域」的主題研究。在長達7個月的研究訪問中,作者針對萊頓大學亞洲學研究院、漢學院圖書館Library Sinological Institute)及萊頓民族學博物館Museum Volkenkunde)中高羅佩對於中國雅文化的收藏,進行了細密的查驗、閱讀與整理,並與高羅佩長子高威廉教授Prof. Willem Robert van Gulik)及生前好友萬蓮琴H. de Vries-der Hoeven)女士面對面晤談,以期深入的瞭解高羅佩對於中國雅文化的涉入。在這樣的基礎下,作者著錄了這一部《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並在高羅佩先生百歲誕辰時,由高氏在香港的好友饒宗頤教授所主持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出版 ,為漢學界的古琴研究增加了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書籍。 本書共分兩篇,第一篇論述高羅佩的學琴經歷、藏琴與琴畫及其與古琴有關的收藏品;然後將焦點放在高羅佩所譯著的《嵇康與〈琴賦〉》(Hsi K’ang and his Poetical Essay on the Lute)上,希望透過高羅佩對於嵇康與〈琴賦〉的論述,能夠更精確的理解高氏對於古琴琴道的真正理解與看法;第二篇則係作者自己對於嵇康的研究成果,作為對於主題--高羅佩琴道的補白。 第一篇分成兩個單元,一個是有關高羅佩先生的傳記,另一個則是作者對於高羅佩先生對於嵇康〈琴賦〉所做的譯文與研究。在第一個單元裡,作者運用多年對高羅佩先生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加上赴荷蘭與高氏長子高威廉教授與萬蓮琴女士的訪談資料,以及收藏在荷蘭萊頓民族學博物館、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等機構之琴、書、畫等資料,及高羅佩荷文傳記、日記等,將高氏的學琴經歷、藏琴與琴畫,做了資料性的記述。 中文有關高羅佩生平與研究的概況,早在高羅佩先生去世的時候,就有同為外交官的中國好友陳之邁先生在1968年出版的《傳記文學》第13卷第5-6期及第14卷第1期連續發表〈荷蘭高羅佩〉 三文,對於高羅佩先生的一生做了即時的、全面性的敘述,這篇記述被與高羅佩同為教友的方豪先生推崇為是一篇詳盡而親切的傳記 。事實上,在後來討論高羅佩的生平與中國的關係時,也大都參考陳之邁先生的這篇傳記。其後,《光華雜誌》資深編輯王家鳳在1990年發表了兩篇有關高羅佩的報導文章,並與李光真小姐共同匯集了一系列有關歐洲漢學家的報導,出版《當西方遇見東方國際漢學與漢學家》When West Meets East—International Sinology and Sinologist)一書,有關高氏的報導共分為三個篇章:「高羅佩傳奇」、「從『狄公案』到『房中術』」與「天才之妻—高羅佩夫人水世芳」,主要內容來自於對高氏的妻子水世芳女士及長子高威廉先生的訪問,增加了很多由家屬提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