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献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与贡献 .docVIP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献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与贡献 .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献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与贡献 .doc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献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与贡献 提要: 近三十年来,随着一连串战国楚墓儒、道古佚文献的大量出土,让我们对战国时期南方楚地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流行状况,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了解。一次又一次儒、道文献合卷并钞,或同匣共置的出土情况,说明了,至少在南方楚地,儒道两家学说传播是齐头并进的。某些道家古佚文献的出土,或确定了先秦时期某些传说古籍的存在,或清楚说明了同一生成论题,存在着相当多元的说法。大量儒家古佚文献的出土,填补了孔子之后,以迄战国中晚期,孟、荀、《礼记》以外,后儒学说的理论空白,也程度不一地调整或修正了近代学者对先秦儒学的既成观念。 关键词: 出土古佚文献、马王堆帛书、上博竹简、郭店竹简、《文子》、黄老帛书、〈太一生水〉、〈亘先〉、〈容成氏〉。 一、前言 对中国思想文献的研究者而言,1973与1993、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因为继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两座汉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大量古兵书,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夫人不腐遗体及殉葬物的先后出土,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前所未有的,大量帛书古佚文献,与定州八角廊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的竹简《文子》相继出土。这不但是中国考古学上的盛事,更是中国学术,尤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盛事。因为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不但有前所未见的古兵书、医书、房中保健书、历书的出土;更重要的,也有不同于传世本编排顺序与书写工具的帛书《老子》,以及亡佚已久,内藏丰富黄老思想理论的黄老帛书,乃至足以证明先秦真有《文子》一书的2790字残简《文子》,都在这一年(1973年)相继出土。这些文献的出土,揭开了先秦儒、道、兵学与医学、哲学研究的新页。 紧接着是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大量秦简的出土,与1990~1992年间敦煌悬泉二万多枚汉简的相继发现,更揭开中国秦汉历史、政治、法律、社会,乃至汉代边关事务研究的新页。 到了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楚墓——极可能是战国中晚期楚太子老师(所谓“东宫之师”)的墓葬中,804枚战国楚简又出土了,计共13000多字的三种竹简本《老子》,和十多种儒家文献,以及被归为道家文献的〈太一生水〉,再一次震惊了全世界的汉学界。因为,〈太一生水〉的“水生”观,有别于中国哲学传统气化生成论,固然令人惊艳,三种竹简《老子》的出土,尤将《老子》的写定年代推向更早。 正当大家陶醉于郭店丰富文献的研究之际,紧接着,如有神助似的,1994年,上海博物馆购自香港文物市场的战国楚简又面世了。1200多支,计共35000多字,涉及80多种典籍的战国古文献的出土,更将近代汉学研究,尤其是中国文字学、哲学研究的热潮推向了空前的高峰。预计分十批,已经刊出四批的上博简,内容儒、道、兵、杂各家文献都有,预估在近五~十年之内,这个热潮都将持续发烧,不会退去。因为它量大,内容丰富,除非有更令人惊讶的文献出土。本文因篇幅所限,仅就上述出土文献中,相关儒、道两家哲学思想者,略加论述。 二、道家古佚文献 (一)帛书《老子》与竹简《老子》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与郭店三种竹简《老子》的出土,揭开了近代老学研究的新课题与新热潮。就帛书《老子》而言,有别于传世索紞本与王弼本《老子》,它们不但钞写在绢帛上,而且有两种本子,一以隶体钞写,一以篆体钞写。这两种钞本《老子》不仅钞写字体不同,从内容看来,且是各自根据不同钞本钞写的,而非隶篆相钞。两种钞本并且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又不分章。学者认为,或是《老子》书之原样;或认为是法家传本的《老子》,因为在它们的前后,各自都有四篇古佚书相伴随。在隶体《老子》文前的四篇古佚文献,甚至被认定为极有可能就是亡佚已久,汉志却有载录的黄老道家之作《黄帝四经》。再加上这三号汉墓的墓葬年代是在黄老治术盛期汉文帝年间,这隶体《老子》及其卷前古佚书因此被推称为“黄老合卷”。黄老之学是《老子》学说的外王统御之用,两种德经在前的帛本《老子》因此也就被推定为法家传本的《老子》,因为《韩非子.解老》也是以“上德不德……”的诠解为开始。此外,它和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所呈现的状况也一致。其所引《老子》次第与帛本《老子》正相合。其内容相较于传世本,不但多用假借字,而且章次、文字也多和传本不同。其多用假借字的现象,是近代出土战国楚文献的普遍现象;其相异于传本的章次、文字,正可以校订传本之谬误。而根据篇末原本的数记,道经部份共2426字,德经部份为3041字。 至于1993年的郭店简本《老子》,不但章序和传世本与通行本完全不相同,既不分章,也无“道经”、“德经”的区分,它们同时是分别钞写在三种形制不同的竹简上,其内容除第一种与第三种有相当于传本《老子》第十章的几十字雷同外,俱不相重[1]。学者多称之为甲本、乙本、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