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督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督论文.doc

  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督论文 .freel)”震惊海内外,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清除了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严格的业务界限,使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在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以后,监管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英格兰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职能,削减了其监管职能,而由单设的金融服务局统管对商业银行类和投资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这种变化实际是在银行业与证券业界限日益模糊的情况下,监管机构所做出的适应性变革。 美国由分向合的发展经历了60多年的较长时间,过程非常明显。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美国金融业由自由发展走向全面管制的分水岭,美国金融业从此以其严格的监管制度而闻名于世。19世纪后期,美国的铁路、钢铁等大工业迅速发展,资本随之高度集中和流动,使金融业尤其是证券业保持了持续高涨,到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大崩盘前夕,美国银行已达2万多家,并且在当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融合,将许多短期信贷资金运用到股票投资这种风险项目上,银行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由于大量的银行资金涌向股市,这一时期的证券投机交易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水平,等到10月24日,股市狂泻,一发不可收,使上市股票价值一路暴跌,并最终导致参与股票交易的银行歇业或合并近1万多家,整个美国经济、金融遭到重创。股市的过度投机性对金融业的安定和社会安定产生影响。 虽然这次危机产生有复杂的经济原因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就金融方面而言与银行参与股票投机有直接的关系。基于上述认识,美国于1933年通过银行法,确定了美国银行监管的几个重要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分业管理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不许银行购买股票,以证券做抵押的贷款不得超过证券价值的50%,而且投资银行禁止接受商业性存款。这种分业经营的模式使各类金融机构减少业务交叉,抑制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盲目竞争,可以说30年代的银行法奠定了美国银行业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基础,成为美国对银行业实行全面管制的标志。此后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施严格的分业监管。 然而从50年代开始,由于金融创新,银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规避银行法限制的业务活动,民间要求放松管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此时美国对金融业的改革频频出台,实行了以银行结构重组、放松对各种金融机构从事交叉业务的限制和加强风险监督等为内容的金融改革,旨在提高公平竞争与效率。1999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通过《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银行法》中确立的金融业分业制度,使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业务范围从相关法律上得以扩大,为银行、证券、保险的联合经营提供了机构和人事方面的保证。此外,为增加金融监管的灵活性,适当取消一些法定的数量参数和比率,只确定原则,使对某些问题的处理能够适时调整监督标准。美国对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限制和改革过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重新确定的混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对其他实行分业管理的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2.监管方式的选择反映了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人文基础 英国国土相对狭小,并在早期经济发展中缺乏成文的法律,社会经济秩序是由社会成员主动遵守自然形成的传统习惯来实现的,人们能够克已自律,这种传统习惯在后来英国监管制度的形成中也反映的十分明显。在很长时间里,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没有一整套正规的监管制度,一般采取非程序化的形式并依赖各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提供信息;而对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后的处理上看也多是采取会晤式的、口头协议式的纠正和解决。在这种自重自律主导的监管环境中英国当时并没有发生大的金融动荡。但是这种管理适于在金融机构数量比较少的、封闭性的体系中运作,难以对不接受其伦理标准的参与者产生约束,所以当60--70年代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使银行数目不断增加以及银行二级分支机构大量设立时,这种非正式监管方式的弊端就呈现出来,监管方式面临重新选择。1979年银行法颁布后这种监管方式有所变化,表现在英格兰银行在现有操作基础上建立起银行监管体系,使银行监管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之路;而其后的1987年银行法颁布标志英国银行监管正式走上法制化轨道。在这一时期,仍保留着英美风格,法律上制作原则规定。但在监管标准上给予较大弹性,可针对不同机构制定不同的标准,不实行标准化、统一化,余地比较大。 美国与英国的监管方式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美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习惯较少,创新思路多,而且地域辽阔,在这样的地域、人文、历史条件下必须实行程序化的严格监管,才能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因此监管当局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以及非现场监督和现场监督措施,定期进行现场审核是监管的重要基础。 由此我们看到,由于各国在历史、政治、法制环境和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在建立金融监管制度方面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