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伦斯诗歌的生态意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劳伦斯诗歌的生态意蕴

浅析劳伦斯诗歌的生态意蕴 诗歌《蛇》的一开头就是人蛇相遇的场景。在饮完水后,蛇“呆滞地盯着我,就像一头喝水的牲口,/从嘴里轻轻地弹出双叉舌头,深思了一会儿,/又俯身去喝了一点”。蛇的神情竟然是“呆滞”的,全然不像西方传统文化中所描绘的那样邪恶、恐怖、具有攻击性。“双叉舌头”似乎暗含着一丝危险,然而“深思了一会儿”后,发现这个人似乎没有想要伤害它,于是又开始喝水。这样的一段拟人化写法将一条毫无攻击性的、似乎还傻得可爱的蛇展现在读者眼前。然而,这个安宁祥和的场景很快就被破坏,蛇和人和谐共处的图画顷刻之间被撕毁,原因不在于蛇,而在于以诗人为代表的人类。“我身上的声音说道,假若你是个男子汉,/你就该抓起棍棒,把他打断,把他打死”。陈红认为这个声音就是诗人的社会性自我,事实上就是西方文化中有关蛇的传统观念。圣经中,蛇就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引诱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导致了人类的堕落,所以人类一直都把蛇看成是邪恶的动物。然而,“我非常喜欢他,/我格外高兴地看到他安静地来到这儿作客,/hellip;用不着道谢,回到大地躯体内其他燃烧的大肠中间”。诗人的本能自我是与社会性自我相对立的,不但没有仇视憎恶蛇,将它看作比人低等的动物,反而非常喜欢它,还将它尊为客人,很明显,诗人在这里将蛇看成自己的同类,二者都应该同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互相尊重和爱护。在诗歌的最后,蛇被进一步比拟成了“一个皇帝,一个流放中的皇帝”,而且认为该到了给他加冕的时刻了。诗人的本能自我最终战胜了他的社会性自我。劳伦斯在此赞美了蛇所代表的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正如他在《和平的现实》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因为蛇也是上帝创造的,他有权利存在,他本身具有美丽真实的东西hellip;hellip;” 拟物论是指把人当作物,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物体来写。比如,“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恶霸被比作了夹着尾巴跑的动物。“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闪电的影子被比拟成蜿蜒游动的一条条火蛇。劳伦斯在诗歌中大量使用拟物论手法,他试图借这种修辞手法来传达人与自然万物相通的生态观念。让我们先来看看幼龟的甲背吧:“在幼龟活生生的背甲上,生命和计算者开着玩笑;/生命设立的第一块永久性数学刻写板,/并非在石头上,像JudeanLord,或在青铜上,/而是在活生生掩蔽﹑活生生如玫瑰的龟壳上。”幼龟的甲背在诗人的眼里成了上帝用来传达旨意的数学刻写板,而且美妙神奇,活生生地如同玫瑰花那样炫目。幼龟竟然成了上帝的信使,而不是一直高傲自大、贬低其他生物的人类。上帝的旨意和构思刻在了幼龟的甲背上,这是对人类中心说的颠覆和解构。 在诗歌《连根拔起》中,劳伦斯这样写道:“抱怨孤独的人一定失去了什么东西,失去了与活生生宇宙的联系,失去了他们的生命之流,如同切断根脉的植株,他们在哭喊”。与宇宙、自然失去联系的人被比拟成了切断根脉的植株。人与自然的联系已经被破坏,而要重建这种“与活生生宇宙的联系”,劳伦斯则寄希望于血性意识的回归,人类的原始欲望的释放。同样地,在诗歌《杏花》中,干枯的杏枝被比成“生锈的钢铁”,然而,这钢铁却可以在春天重新绽放出美丽的杏花。诗人在这里盛赞大自然的轮回,呼吁人类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无用之物》中,诗人甚至表示“对自我已经厌倦”,希望自己就是“启开而又关闭的星星”,“温柔的风”亦或是“脚下黑黝黝的草儿”,劳伦斯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思想可见一斑。 生态主义实质上具有解构意义,它是以批判工业文明为其宗旨的。在科技主义和物质主义盛行、人类精神极度异化、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的今天,众多文学家和思想家表现出了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忧虑,并因此展开了对科技和工业文明的批判,这恰恰与生态主义的解构是不谋而合的,劳伦斯就是其中的一员。这首诗质朴无华,言简意赅,然而正因为此遭到不少抨击,被认为写得过于随便。但是劳伦斯则宁愿他的作品原始粗糙,也不愿意写那些散发悲哀气味的﹑美丽的,但却是死亡了的东西。该诗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然而人们精神遭受摧残压抑的英国形象。随着现代化运动在世界的节节取胜,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却断裂开来,人与自然彻底疏离了。人被机器包围,自身也和机器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这正是刚刚跨入20世纪门槛,失去信仰,对未来失去希望的西方社会的真实写照。劳伦斯在诗歌中描写了当时英国农村的荒凉景象:“在平坦的街道上/红色的新房子像植物般迅速拔起/在它们四角方方的阴影里/浅红色的牧草杂乱丛生。”这与艾略特在《荒原》第一节《死者的葬仪》中描绘的景象颇为相似:“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