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学科生态道德教育
生物学科生态道德教育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土地日渐荒漠化hellip;hellip;这样的生态状况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类的不当活动,包括在错误观念指导下的生产发展模式引起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得到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施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首先,生态道德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实施应立足于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生物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mdash;mdash;mdash;生物圈》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看一幅幅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图片:工厂烟囱冒出滚滚浓烟、沙尘暴肆虐、生活垃圾满地乱扔、河水变得黑乎乎hellip;hellip;并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人类是不是可以模拟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Ⅰ号”)建造另一个生物圈供人类居住呢?美国的科学家在1991年进行了闻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教师接着提供“生物圈Ⅱ号”实验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概括“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生物圈Ⅱ号”中的物质循环远不及自然地球,导致“生物圈Ⅱ号”中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生物相继死亡。另外,有人别出心裁地认为,既然地球污染这么严重,那就抛弃地球到其他星球去生活吧。可是,离地球最近的月球的客观环境是:无水,基本无大气;太阳连续曝晒约两个星期,最高气温达127℃;接着是两个星期长夜,最低气温下降到-183℃。人类是无法在月球上生存的。教师再一一介绍水星、火星、金星等星球的客观环境,让学生思考后知道,地球外的其他星球也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只有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人类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掘教材,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生物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第5章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从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好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有害气体以净化空气,促进人体健康hellip;hellip;一一谈开,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明水秀的美好生态情景。另外,告诉学生,乱砍滥伐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如1998年发生在我国的特大洪灾就是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土壤过分流失沙化而造成的。通过这些正反事例的介绍,使学生获得生态道德的体验。
又如,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可以用日本福岛核电污染事故对周围人们生活,对海洋环境及周边国家造成的影响作为事例,告诫人们建核电站时应注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在学习《食物链》与《食物网》时,可以介绍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在学习涉及生物防治的内容时,可以拓展保护鸟类的知识,告诉学生: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因此人类应该保护鸟类。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及周围环境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他们构成了一个“生物圈”“朋友圈”。这样通过发掘利用教材教育学生,人类要对地球上的其他形式的生命承担责任,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再如在八年级下册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一节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mdash;mdash;mdash;“绿色消费”教育,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如不食用野生动物、野生鸟类、对庄稼有保护作用的青蛙、蟾蜍;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筷,而使用能降解的生态环保袋或布袋等;购物时选择购买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用环保消费行为引导和迫使生产经营者生产环保产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倡导生态道德和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其次,生态道德教育应注意采取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及整个世界的生态状况,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事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向学生介绍我国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从法制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节活动,收集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利用物品的活动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践行环保,如使用无氟冰箱,不焚烧秸秆,不向河水中倾倒垃圾,不随意丢弃废电池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开展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