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理论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应用研究述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 .docVIP

代理理论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应用研究述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理理论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应用研究述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

代理理论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应用研究述评 作者姓名: 陈那波 (Chen Nabo) 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博士候选人 联系电话:86通讯地址:香港九龙达之路,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电邮地址:sscnb@.hk; zhejiushiwo@ 身份证号码:440924751016341 Agenc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olitics By Chen Nabo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86852sscnb@.hk; zhejiushiwo@ 摘要 本文对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的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和回顾,详细地介绍了当前社会学代理理论的主要作品,并对应用代理理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几个重要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述评。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新的研究方向:1)巢式委托代理模型;2)委托――代理模型与村民选举研究研究。 关键词: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政治社会学 Abstract This stud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agenc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olitics. A summary of agency theory in economic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n the recent works on agency theory in sociology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agency theory in the studies on China is analyzed. In the last part, this study gives a brief commentary on the reviewed works and proposes two new directions for the former studies. Key Words: agency theory, principal-agent, political sociology 概述 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所讨论的是委托-代理人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一(多)个人、组织,即委托人,如何使另外的一(多)个人、组织,即代理人,去选择对委托人而言有利的方式行事。代理理论起源于经济学,但其发展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的研究者的注意:代理理论被应用于会计学 (Demski and Feltham 1978),市场营销 (Basu, Lal, Srinivasan, and Staelin 1985),组织行为学(Eisenhardt 1985; Eisenhardt 1988; Kosnik 1987)。它同样也逐渐为社会学(Adams 1996; Kiser 1994) 政治科学 (Cook 1988; Wood 1989) 所青睐。本文对代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介,并集中介绍社会学上的代理理论,和运用这些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海外文献。在此基础上尝试就代理理论在当前转型中国研究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 经济学在1950-70年代的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直接导致了代理理论的发展(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Ross 1973; Stiglitz 1975)。在上述二十年中,经济学者的努力使一个由多个命题组成的代理理论体系得以逐渐形成(Eisenhardt 1989; Petersen 1993)。但与此同时,它也招致众多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代理理论并非建立在现实的个体行动背景之上;二是针对代理理论的狭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假设(Kiser 1999; Perrow 1986)。相反,社会学代理理论从经济学代理理论和社会学经典作家韦伯(Max Weber)的经典作品中吸收了丰富的养分 (Weber [1922] 1968),它遵循与经济学代理理论所不同的路径,追随韦伯的脚步,强调代理理论所能应用的广泛的经验范围(a broad empirical scope),关注委托代理关系赖以产生和接受影响的结构背景,试图为代理理论的经济学“版本”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提供一个修正方案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