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的诗歌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唐的诗歌概要1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唐朝开国初期,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 初唐宫廷诗人 1、贞观诗人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贞观诗人的文学主张 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声辞之美,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下了馀地。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贵于清绮”与“重乎气质”解 这种“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的提出,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身边文人的一种共识。 所谓“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 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是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也正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上官体” 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 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但当时的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 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对偶形式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王绩 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 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以即目触兴的写实手法,描绘田园生活的恬静,透露出对世乱的隐忧。但王绩的诗在当时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且其风格主要踵武陶渊明,缺乏四杰那种开拓一代新风的内在力量。 初唐诗人 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张若虚为代表。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虽然年辈不同,但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初唐四杰” 骆宾王生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年十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但是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是坎坷不遇的。 四人中,仅杨炯官至县令。年少志大,才高位卑,这种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 “初唐四杰” 他们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创作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 四杰中较早的卢、骆,都写过一些长篇巨制如《长安古意》、《帝京篇》等。 这些诗对帝京的风物以及豪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齐梁以来的歌行的特点,但其思想情调却有迥然不同之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是王勃在长安时送友人杜少府入川赴任所作。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高人一筹,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性,更在于它的高昂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