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池中缢虫赤潮发生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研究.pdfVIP

对虾养殖池中缢虫赤潮发生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虾养殖池中缢虫赤潮发生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研究

2003’青岛 ·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对虾养殖池中绩虫 (Mesodiniumrubrum)赤潮发生与水体 理化因子的研究 穆峰 巫雪艳 尹瑞业 (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 266109) 近20年来,我国沿海因富营养化加剧赤潮暴发频繁 (Qietal.1993),对浅海养殖也造成巨大的危害。 部分赤潮种类还侵入海水养殖池塘形成水华,影响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传统的对虾养殖,由于养殖池内物 质循环和能流不畅,常采用大排大灌和大量施用药物以改善恶劣的池塘环境.不良的池塘水质常诱发、形成 虾池赤潮 造成养殖生产的损失。目前报道的虾池赤湘生物有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mmmicans)(王岩等, 1998;徐永健等,2000)和红胞藻(Rhodomonassp.)(沈国英等,1996)等一些单胞藻种类,中级虫(Mesodinium rubrum)在对虾池内形成的赤潮并未见有报道.由于纤毛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宋微波等,1993),其大量 繁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中组虫生态学进行研究可以为养殖生产和池塘管理提供些必要的 理论依据 1 中级虫数t变动与日常理化水质因子的关系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l.1.1实验时间和地点 实验采用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于2000年9月份在位于乳山湾畔的乳山市第一对虾养殖 场的5排2池6号围隔中进行。 I.l.2实验围隔 围隔是以竹木为框架外搜白色聚乙烯双面涂塑编织布构成,面积为1亩 ((666.7m2),扎设在对虾池中。 围隔内装有一台0.75kw搅水机及两个直径0.6m指示性投饵盘,围隔池水深约为1.8m. 1.1.3实验材料 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苗购于乳山市秦家庄育苗厂,6号实验围隔内放养体长约为0.75 10.06cm虾苗3万尾。 1.1.4实验设计 实验于9月5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每天上午8时采集水样,测定水温(wT)、比重、透明度(SD), 溶解氧 (DO)、和pH值。同时测定三态氮 (NO2-N,NH4-N,N03-N)、总氮 (TN),溶解态总氮 (DTN), 活性磷 (PO4-P)、总磷(TP)等。水温、比重和pH值在采样后即刻回到实验室侧定;DO用碘量法 (Winkler 法)滴定:三态氮、活性磷、DTN侧定的水样都先经过。ASgm的醋酸纤维滤膜过滤;TN.DTN,TP采用 过硫酸钾 (K2S208)氧化法测定:其余各项的测定采用 海《洋监测规范》(国家海洋局,1991)推荐的方法. 1.1.5投饵、搅水等日常管理 采用海马牌对虾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三次,分别子6:00^-7:00.16:00^-17:00及21:00-22:00进行;每 日开三次搅水机,时间为9:20^12:20.15:00^-17:15及凌展2:00^6:30. 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2.1水体的中经虫数量变动 本围隔在9月I日出现绿藻水华崩溃,随后几天水体显赤红色,并逐渐加深,至9月19日出现纤毛虫 数量的高峰值.镜检观察主要为中经虫,个体呈锥状.红色或紫红色,体长为20^-35pm,其密度高达3.005 X107indJL;20日凌晨,水体红色消失且散发出阵阵恶臭,池水清撤见底并可见鱼虾尸体.水体中的中绕虫 数量变化情况如图2-1中纤毛虫数量变化所示,按日本学者安达六郎(1973)判断赤潮的标准 (引自海《洋 大辞典》。1998)细胞为30-99pm,密度大于3X105indJL,即为发生赤潮,本围隔于II日己达到赤潮浓 度,至20日赤潮崩溃,共持续9天。 L2.2水体中一些物理因子的变化 实验期间,本围隔中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1.2^28.4C,盐度在33.12-35.52之间变动:DO,pH.SD 的变化情况如图1-1所示。 2003’青岛 ·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ind. 纤毛虫数量变化 DO变化 Unit 1000/ml (mg八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