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经济学是什么”是关系到经济学学科及其建设的重大问题。经济学中几乎所
有的争论、困惑和危机都会上升到这一问题及对其回答。通常对它的回答有两种: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两种回答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们的根本分歧就在于经济学
究竟是科学还是人文。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两大文化思潮的对立、影响,得出了科学与人
文之间的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努力改造对方的做法最终
都失败了,这表明:科学与人文是有区别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出现了相互融合
的趋势,这表明:科学与人文又是相互联系的。科学与入文的相对确定性的区别表
现在:科学多是以外物作为研究对象,而人文多是以价值作为研究对象;科学主要
以实证方法为主,而人文主要以解释学方法为主:科学的认识成果一般具有共识性,
而人文的结论通常是个别性的;科学往往要根据实验或实践来判别,而人文往往很
难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判别。
由上,笔者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经济学是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社会科学具有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因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所以,经济学具
有科学的特质与人文的特质。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科学,就是科学主义的理解,
必将使经济学走向“科学困境”,而缺乏人文性。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人文,就
是人文主义理解,必将使经济学缺乏科学性。
虽然西方经济学有人文追求,但是,这从属于科学追求,且局限于功利追求。
所以,西方经济学仍然缺乏合理的人文追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有科学追求,又
有人文追求,并且强调通过科学来实现人文追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更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经济学是“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新途径。
这是第一点的逻辑推论。
经济学当今被人们称为“显学”,理应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最有效的“途
径”。
(3)经济学不仅要应用科学方法,而且要应用人文方法。
这是由第一点、第二点必然得出的结论。
由于人文学科是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而人文世界实际上是人的精神世
界。所以,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而不能像研究自然
界那样去进行实证分析。人文方法具有人化的、感悟的、形象的、生动的特点,而
缺乏科学那种客观性、普遍性、规律性等特点。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人文学科必须遵循的历史学科的原则和方法,即历史主
义的原则、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入学或人道主义的方法。经济学的德国历史
学派则在某些方面不自觉地运用历史主义的原则。恩格斯曾经说过,经济学研究的
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4)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这是由上面观点必然得出的结论。
既然经济学具有人文特质,经济学也就必然具有文化特色。西方经济学就具有
‘
西方文化特色,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契约主义。日本也是在其民族文化传统基
‰
础上,建立了其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经济学。所以,我国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参照19到20世纪的西方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每一种文化
的合理思想,这样,才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出有中国文
化特色的经济学。
(5)西方经济学要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西方经济学要从功利境界提高到道德境界、天人合一境界,当然离不开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还应当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天人合一”思想、“人际协调、
道德修养”思想、“义利”思想、“中庸”思想、“自由经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
化所具有的意象语言。进而,当今西方经济学才能克服其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科学与
功利境界的缺陷性。中国传统哲学中意象语言是一种介于概念(或科学)语言与诗
性(或人文)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所以,中国传统哲学中意象语言有可能全面地
把握经济学的本质。
关键词:经济学,科学,困境,人文,转向
Abstrac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