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载药缓释微球研究进展 - 自然杂志 - 上海大学.pdf

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载药缓释微球研究进展 - 自然杂志 - 上海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载药缓释微球研究进展 - 自然杂志 - 上海大学

第 39 卷第 2 期 ■专题综述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2.005 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载药缓释微球研究进展 ① ② ①②† ①†† 杨兴远 ,夏曾子露 ,温维佳 ,高兴华 ①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上海200444 ;②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香港九龙清水湾 摘要 单分散性载药缓释微球作为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已成为缓释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传统制备方法获得的载药 微球大多存在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宽、载药量低、缓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因其 操作简单,可以控制液滴形成的过程,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散性载药微球的新方法,在制备粒径均匀、具有特殊 性能等载药微球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从传统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存在问题入手,简述微流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液滴微流 控制备载药微球的基本方法与类型,体现微流控技术相比传统制备技术的优势,即可以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大小组分可控 且呈单分散性的药物可控释放微球。 关键词 载药缓释微球;微流控液滴技术;微流控芯片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小分子化合 药物载体的研究,如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 - 物、多肽类、蛋白质类药物被大规模生产,并以药 (PGA)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聚己内 [5-7] 物制剂的形式用于治疗人类疾病。长久以来,传 酯(PCL)等 。此外,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药 统的药物制剂已经在医疗保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 物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封在此类高分子材料中,制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很多药物制剂在临床应用 备成微米级别粒径( 1~500 mm) 的微球体,给药 中存在体内药物利用率低、毒副作用明显以及需 后经微球基体的不断降解及药物本身的逐渐扩 [1-3] 频繁用药以维持药效等诸多问题 。传统的注射 散,可达到对药物的缓慢控释效果。目前常用的 剂、片剂、胶囊剂、贴片、气雾剂等药物制剂已不 载药微球制备方法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 能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现今药物制剂的研究开 法等。这些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搅拌或者超声 [4] 发已逐渐转入对新型药物释放系统的开发探索 。 震荡等方法制备微球,存在微球粒径不均一、药 药物释放系统,又称给药系统、药物输送 物包封率低、不利于药物的控制释放等问题。 系统,是指将药物或者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和载体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 材料结合在一起,使药物通过扩散等方式在一定 散微球的新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通过调节连续相 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释放到环境或者输送到特 和分散相的流速可制备大小均一的液滴和微球。较 定靶组织,实现对药物等的控制释放。通常采用 之常规的制备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的载药微 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制 球粒径均一、大小可控、呈单分散性,用于药物载 备载药微球,该种载体材料具有可降解、可控 体可以较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控制体内血药浓 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并已被广泛应用于 度的稳定、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利用率有着重 †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20 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研究方向:软凝聚态物理及 软物质智能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及智能制造、微纳流芯片技术及控制、光学材料与生物材料技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