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总结报告2010 年9 月
上海世博会伦敦周期间为期两天研讨会的总结报告,此次研讨会由泰
晤士河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中英生态网络共同主办,由中英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伦敦发展署、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
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赞助。
简介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需要极大的提升我们的交付能力,通过开拓性的研究、创新和建立全球合作关系来创建国
际最佳实践和示范。
虽然中英两国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创建环境、社会和经济可行的城市进程中面临着很多相同的挑战,例如资源
的有效性、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提供绿色经济增长和工作的机会。
由泰晤士河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生态网络共同主办,由中英可持续发展
研究院、伦敦发展署、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支持的"迈向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研讨会于7月28至29 日在上海世博会伦敦周期间召开。来自中英两国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高
层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活动是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项目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期两天的迈向可持续发展城市研讨会旨在推动创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进程,并探索和刺激伴随大规模改造的商
业机遇。这种改造需要先进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相关商业机遇的发展,因此,此次活动汇聚了国际创新领域一流
的学者,商界人士、政策决策者以及城市管理者,目的是:
•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并确定其面临的挑战;
• 确定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主要商业机遇;
• 展示中英最佳实践案例,探索最先进的城市可持续解决方案。
本报告是对此次会议过程、高水平成果和下一步计划的总结。
第一天:政策和研究前沿
研讨会第一天,由中英生态网络主办,集中于探讨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政策和研究前沿。主要从生态网络中英案例
的研究中就技术、管理、行为变化、文化和经济方面围绕以下三个主题,探讨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低碳发展的途径
• 城市的规划和遗产保护
• 创建低碳城市:研究和商业
研讨会上的报告强调了在重要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如何发展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引导中国向低碳、低
消耗的方向发展,或者取得一些历史性的成绩。
当天的讨论确立的相关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1. 创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
• 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立长期运作和管理投资体制,例如通过有效的经济保障创造机会提供资本
支持;
• 规划师和开发商必须选择一些能够促进人们行为发生改变的方式来创建低碳及一个地球生活的模
式;
2. 合作的价值
• 需要能够更好的推动国际间在科技和研发成果上的经验共享新机制
•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通过双赢的伙伴关系建立起来的跨学科和国际合作;
•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资助跨学科和长期研究。
3. 教育及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相互交流了解就如何从成功的国际合作开拓实践中更有效的借鉴和学习来扩大活动的影
响
需要意识到得到资助的人具备了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必须在良好的风险管理框架下通过实践来学习进行创新。
当天的会议在宣布中英合作框架时达到高潮,此合作框架是今年5 月由生态网络和中方相关研究院和政府机构在
伦敦共同签署的,主要承担中国的三个低碳发展试点城市的相关工作,该项目是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21 世纪
议程管理中心和生态网络共同牵头,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三个低碳发展的不同范例,就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
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全方面评估。
第二天:商业挑战与机遇
研讨会第二天,由泰晤士河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办,重点探讨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大规模改造项目面临的主
要挑战及商业机遇,当天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展示了中英两国的最佳商业案例:
• 大规模的转变及整体改造:扩大规模面临的挑战
• 运输及物流
• 可持续一体化基础设施
• 建立投资依据
城市是创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点。对于英国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现有的城市,大部分现
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并没有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