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富春山居图_谈黄公望山水画风格之成因.pdfVIP

从_富春山居图_谈黄公望山水画风格之成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_富春山居图_谈黄公望山水画风格之成因

[艺术评论] 从 《富春山居图》谈 黄公望山水画风格之成因 陈传席 黄公望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晚年所做的一幅长卷 《富春 山居图》。他在图中自题:“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 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 ,布置如许,逐旋填札 , 黄公望像 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 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 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 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至堂。”这是大痴晚年的 一幅杰作,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 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山峰起伏,林乱晚宴,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 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使人心旷神怡。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天真烂漫, 变化极矣。其山或浓或淡,皆以干而枯的笔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全如写字,远山及洲渚以淡 墨抹出,略见笔痕。水纹用浓枯墨复勾。偶加淡墨复勾。树干或两笔写出,或没骨写出,树叶或横点, 或竖点,或斜点,或勾写松针,或干墨,或湿墨,或枯笔。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 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虽师出董、 巨,而又全抛弃董、巨,把赵孟 在 《水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中所创造的新法又推 向一个高峰,自出一格,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得以完成。山水画至此,已如抒 情诗。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也。后世的面对此图无不顶礼膜拜:“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 岳,都具是矣。”这是董其昌题句时的惊呼,又谓:“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 心脾俱畅。”“诚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也。”邹之麟题识谓:“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 (王 羲之)也,圣矣。至若 《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 《兰亭》也,圣而神矣。” 《富春山居图》历来为藏家所宝,其一度为无用和尚拥有。明成化年间,由书画家、“吴门派”始 祖沈周高价购得。以后,此卷几度易手,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为董其昌购得。崇祯九年 (1636 年),董其昌将画押给了宜兴人吴正志。清初,吴正志传子吴之矩,之矩传子洪裕。吴洪裕平生最珍 爱两卷书画,一为 《智永千字文》真迹,一为 《富春山居图》,清顺治间,吴洪裕临死,嘱家人将此 二卷付火焚烧,“以为殉”,先一日,焚 《千字文》,吴洪裕亲视其烬。次日焚 《富春山居图》,祭酒面 付火,火炽辄还卧内。其侄吴静安疾趋焚所抢出,已经被烧成两段。烧掉的起首一截,还剩一段,后 人称之为 《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被称为 《无用师卷》,此后为吴子文收藏。 后段 《富春山居图》颇多磨难。顺治十四年,即烧图后的第八年,画家程正揆在泰兴季寓庸处见 过此画,可见其时 《富春山居图》已易主。程正揆临仿一本,于题跋中予以说明。后高士奇、王鸿绪、 安岐等一度成为 《富春山居图》的拥有者。乾隆十年 (1745年),乾隆皇帝广征名画,此卷被征入宫。 1925年,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此图入藏其中。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北平岌岌可危,为免不 测,包括 《富春山居图》在内的近百万件故宫文物被运往南方,1948年辗转到了台湾,后入藏台北 60NO.10 of 2011 [品·评·介 ] 故宫博物院。 重新装裱后的 “剩山图”卷,在康熙八年 (1669年)为王廷宾所得,后来就湮没无闻辗转于诸 收藏家之手。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想, 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 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 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经历了300余年的曲折 传承,“剩山图”卷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皆通过多方努力,希望 《富春山居图》早日 “破镜重圆”、合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