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科技与奈米材料.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奈米科技与奈米材料

奈米科技與奈米材料 緒論 一、奈米科技的誕生 二、奈米技術與納米材料的概念 三、奈米材料的特性 四、幾種典型的奈米材料 一、奈米科技誕生 1959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費 曼預言,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作更小的機器, 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 造 “產品” ,這是關於奈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七十年代,科學家開始從不同角度提出有關奈米 科技的構想。 一、奈米科技誕生 1974年,科學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奈米技術一詞 描述精密機械加工。1982年,科學家發明研究奈 米的重要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使人類首次 在大氣和常溫下看見原子,為我們揭示一個可見 的原子、分子世界,對奈米科技發展產生了積極 促進作用。1990年7月,第一屆國際奈米科學技 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標誌著奈米科學技 術的正式誕生 一、奈米科技誕生 1991年,碳奈米管被人類發現,它的品質是相同 體積鋼的六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10成為奈米技 術研究的熱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莫利教授認 為,奈米碳管將是未來最佳纖維的首選材料,也 將被廣泛用於超微導線、超微開關以及奈米級電 子線路等。 一、奈米科技誕生 整齊排列的具有良好柔韌性的聚丙烯氯化 銨/聚乙烯磺酸鹽奈米管SEM與TEM圖 一、奈米科技誕生 1993年,198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搬走原子團 “寫” 下史丹福大學英文名字、1990年美國國際商用機 器公司在鎳表面用36個氙原子排出 “IBM” 。 一、奈米科技誕生 1997年,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用單電子移動單 電子,利用這種技術可望在20年後研製成功速度 和存貯容量比現在提高成千上萬倍的量子電腦。 1999年,巴西和美國科學家在進行奈米碳管實驗 時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 “秤” ,它能夠稱量十 億分之一克的物體,即相當於—個病毒的重量; 此後不久,德國科學家研製出能稱量單個原子重 量的秤,打破了美國和巴西科學家聯合創造的紀 錄。 一、奈米科技誕生 到1999年,奈米技術逐步走向市場,全年奈米產 品的營業額達到500億美元。近年來,一些國家 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畫,投入鉅資搶佔奈米 技術戰略高地。日本設立奈米材料研究中心,把 奈米技術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計畫的研發重點; 德國專門建立奈米技術研究網;美國將奈米計畫 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政府部門將奈 米科技基礎研究方面的投資從1997年的1.16億美 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億美元。 掃描隧道顯微鏡介紹 掃描隧道顯微鏡是8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新 型顯微儀器,能達到原子級的超高解析度。掃描 隧道顯微鏡不僅作為觀察物質表面結構的重要手 段,而且可以作為在極其細微的尺度─即奈米尺 度(1 nm=10-9 m )上實現對物質表面精細加工 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學家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操 縱某些原子。一門新興的學科─奈米科學技術已 經應運而生。 掃描隧道顯微鏡介紹 20世紀80年代初期,IBM公司蘇黎世實驗室的 兩位科學家G .Binnig和H .Roher發明了掃描隧 道顯微鏡。 這種新型顯微儀器的誕生,使人類能夠即時地 觀測到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態和與表面電子 行為有關的物理化學性質,對表面科學、材料科 學、生命科學以及微電子技術的研究有著重大意 義和重要應用價值。為此這兩位科學家與電子顯 微鏡的創制者ERrska教授一起榮獲1986年諾貝爾 物理獎。 掃描隧道顯微鏡介紹 STM具有空間的高解析度(橫向可達0.1nm ,縱向可優於 0.01nm) ,能直接觀察到物質表面的原子結構,把人們帶 到了微觀世界。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於量子隧道效應和掃 描。它是用一個極細的針尖(針尖頭部為單個原子)去接近 樣品表面,當針尖和表面靠得很近時(<1nm) ,針尖頭部 原子和樣品表面原子的電子雲發生重疊,若在針尖和樣 品之間加上一個偏壓、電子便會通過針尖和樣品構成的 電動勢而形成隧道電流。通過控制針尖與樣品表面間距 的恒定並使針尖沿表面進行精確的三維移動,就可把表 面的資訊;(表面形貌和表面電子態)記錄下來。由於STM 具有原子級的空間解析度和廣泛的適用性,國際上掀起 了研製和應用STM的熱潮,推動了奈米科技的發展。 掃描隧道顯微鏡介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