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光存储原理与应用)第五章海量光存储技术.ppt

(光存储原理与应用)第五章海量光存储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海量光存储技术 海量:超高密度 电脑存储从1Mb到2Tbit,2百万倍的历程 电脑存储从1Mb到2Tbit,2百万倍的历程 光存储 传统光盘:CD、DVD,蓝光:BD、HD-DVD 磁光存储 全息三维存储 近场超分辨存储 双光子吸收三维存储 蛋白质光存储 海量光存储技术 近场光存储 双光子存储:单张光盘几Tbit 蛋白质存储:50Tbit 光存储技术性能的提高 提高存储密度 ---增加存储维度:传统光盘面存储?三维体存储:全息存储(依靠空间光调制) 减小读取光斑尺寸:瑞利判据: D=1.22?/NA 减小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 提高信号读取速度增加信息的传输速率----Parallel Access并行读写(Digital holographic storage) 超分辨光存储 固态浸没透镜 探针式存储 近场扫描 超分辨近场结构 近场光学及近场存储 入射光束遇到小孔将发生衍射,衍射可以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一般的衍射理论讨论的都是远场的衍射现象。如果在近场,并与光孔尺寸相当的范围内,光束的直径非常接近光孔的尺寸,如果光孔小于光的远场衍射极限,那么在近场范围内,光束的直径将小于光的衍射极限,如果存储媒介能够逼近到这样的近场区域进行扫描,就可以获得横向分辨率突破衍射极限的光斑聚焦。 人们观察物体在远场 近场——距离物体仅仅是几个波长或更小的区域。 远场——近场至无穷远,观察距离远远大于小孔直径。 思路:如果将光斑尺寸缩小,那么在它未来得及展开前应用,就能实现超越瑞利判据的聚焦 思考:如何将光斑尺寸缩小? 探针式存储 思考 除了探针的方式,能否想办法,将常规透镜聚焦的光斑尺寸缩小? SIL的工作原理 Philips开发的SIL存储原理图 光致变色存储双光子存储 思考:双光子吸收如何用于光存储? 原因一:双光子吸收过程被局限在焦点附近很小的区域(体积为λ3数量级):由于作用范围非常小,对光存储则存储媒介中任何一点用于存储时对相邻点都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可发展三维的光存储。即同一张光盘,分层记录,这种技术普通光盘也能用,但一般最多用两层。但双光子吸收,目前已在0.6毫米的厚度上记录了100层。 双光子吸收与单光子吸收作用比较 双光子吸收如何用于光存储? 原因二:介质发生双光子过程后,其材料分子的理化特性都会发生改变,从而记录了一个信息位。信息仅仅存储在两光束相交的地方,使三维体积中任何一点都能独立寻址。 双光子吸收光存储  双光子光致变色反应是A 态吸收两个光子λ1发生光致变色反应,转变为B 态。任何一个光子λ1 都可以穿透存储介质( A 态) 而不被吸收,只有当两个光子聚焦于一点,双光子能量共振叠加时才会导致光致变色反应发生(转变为B 态) , 从而将信息“1”存储在聚焦点处。读出时一般使用较长波长(大于λ1 ) 的激光对存储介质进行扫描,处于状态“1”( B 态) 的分子在该波长激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 而处于状态“0”( A态) 的分子则不会,因此通过检测读出光照射下介质的荧光效应就可以读出被存储的信息。 技术最新动向 双光子吸收光存储的缺点 读写使用空间打点式的三维寻址方式,因此难以实现高速并行的无机械运动寻址。 由于材料稳定性和室温寿命的问题,技术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什么蛋白能用于光存储? bacteriopurpurin 菌紫素(bR) 最早发现沼泽为内一种嗜盐微生物体内的隔膜 其特性是能吸收光,产生化学能量,且维持很长时间 工作基本原理 蛋白质存储的最基本单元是从细菌中抽取出来的Bacteriorhodopsin(噬菌调理素),它是一种能以多种化学状态稳定存在的有机分子,这种有机分子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状态,而每种状态都对应不同的光吸收率。这样通过光技术的帮助,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检测出特定位置的分子处于何种状态,如果从中挑选出两种状态,一种设定为二进制数“0”,另一种设定为二进制数“1”,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表达。例如可以将基本状态识别为0,而任何的状态变化都识别成1。如果要对数据进行读取,我们只要通过检测分子状态即可;如果要将数据写入到相应的存储设备中,也只要借助光技术来改变这些分子的存在状态即可。这样,一套蛋白质存储方案由此建立。 技术优势 分子电子学 自上而下的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集成光电子学——现有的计算机、电子产品都基于该技术 自下而上:逐个分子(原子)操控的技术——分子电子学——未来的技术? 蛋白质光存储 美国印度裔教授V Renugopalakrishnan 提出和发展,并率先用于海量光存储。 原始状态蛋白质的状态持续只有几小时或几天,但Renugopalakrishnan教授通过改变其DNA的方式,使bR所产品的状态变化能够延长至几年以上。而且,他们还通过工程方式使噬菌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