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瞳孔传出异常.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瞳孔功能障碍 一、传出异常 (一)基本流程 1.确定瞳孔是否等大—若不等大—提示存在虹膜(瞳孔开大肌或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其支配神经障碍 2.确定是差异程度在明处更明显还是在暗处更明显 (二)在暗处更明显的瞳孔不等 一)生理性瞳孔不等 特点: 1.在暗处大约2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在室内光下约1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双瞳直径差≥0.4mm)。 2.双瞳直径差一般≤0.6mm。少数可大1mm 二)horner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眼裂小,眼球内陷: 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上睑及下睑内平滑肌(Mullier肌)瘫痪——上睑下垂、下睑上抬。 2.瞳孔缩小 特点: 1)双侧瞳孔不等在黑暗环境中更加明显,在光线明亮时可减弱或消失。(机制:光线明亮时双侧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双侧瞳孔趋于接近等大) 2)散大迟滞:关灯后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至最大位置,而Horner瞳孔散大慢。 3)反常性瞳孔散大: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儿茶酚胺可引起瞳孔的显著散大(机制:瞳孔开大肌失神经支配后对儿茶酚胺类物质超敏) 4)同侧虹膜色素脱失:主要见于先天性Honer综合征,后天获得性少见。 机制: 交感神经功能受损——瞳孔开大肌瘫痪,瞳孔括约肌相对功能亢进——瞳孔缩小。 3.同侧面部血管舒缩障碍或排汗障碍 ——患侧无汗/少汗,面部及结膜的潮红等。 ——提示中枢性或节前性Horner综合征。 诊断试验: 1.关灯后引入突发噪音: 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而Horner瞳孔散大迟滞 机制:进入黑暗环境后交感神经兴奋至瞳孔瞳孔开大肌兴奋,突发的噪音引起支配开大肌的交感释放增加,均可使得正常眼瞳孔散大,但Horner瞳孔上述机制均缺乏,瞳孔不能显著散大,使双瞳不等大明显 2.可卡因试验 方法:关灯条件下检查;于双眼中滴入10%的可卡因溶液(40~60min达高峰) 结果:正常眼——45分内瞳孔扩大至8mm或以上。规定45分钟后双瞳直径差大于或等于0.8mm,提示不扩大侧失交感支配。 机制:可卡因 1)不能扩张失交感支配的瞳孔;2)不影响副交感神经;3)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持续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与平滑肌间,使有交感支配的瞳孔开大肌持续收缩 horner综合征的定位: 1.中枢性horner综合征 特点: 1)几乎均为单侧(交感的传出走行于脑干及颈髓外侧) 2)多伴有定位体征:如Wallenberg综合征 2.节前性horner综合征 特点:特征性的无汗:一侧头部、面部及锁骨上的颈部皮肤均受累的无汗(中枢性也可有相同的表现) 常见病因: 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 2)颈动脉鞘后方肿瘤,可表现为Rowland Payne综合征(节前性Horner综合征伴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麻痹),如神经鞘瘤、纵隔肿瘤 3)外伤手术:如C8或T1椎间盘突出、臂丛损伤、气胸、冠脉旁路手术、起搏器置入,硬膜外麻醉误入或胸膜间麻醉剂在肺尖处颈胸膜吸收入颈胸神经节,胸腔引流管、血管插管、枪弹伤 3.节后性horner综合征 病因: 1.颈内动脉本身的病变或者沿着颈动脉走行的病变(常见原因):颈动脉夹层,颈部肿瘤、颈部炎症性疾病、颈部占位、颈部淋巴结 2.同侧的Horner综合征、舌肌麻痹、咽部感觉缺失、吞咽困难(后组颅神经)提示可能的鼻咽部或经静脉孔肿瘤。 3.海绵窦的肿瘤、动脉瘤、炎症或其他病变:多有眼肌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同侧的节后性Horner综合征伴外展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病变。 4.中颅窝或破裂孔附近的肿瘤、颅底骨折 定位鉴别试验——羟苯丙胺试验 适应证: 1)经可卡因试验或临床证实的明确的Honer综合征的定位鉴别 2)可卡因试验后24~48小时不行羟苯丙胺试验(以保证角膜和瞳孔自可卡因试验中恢复) 3)Honer综合征发病1周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突触前膜的去甲肾上腺素尚未耗竭) 方法: 双眼下结膜穹窿滴入2滴1%氢溴酸羟苯丙胺,45min暗环境下观察双侧瞳孔。 结果: 1)正常瞳孔:散大。 2)节后性Horner瞳孔:无瞳孔散大反应(节后性病变神经末梢无去甲肾上腺素存储,不能释放) 3)节前性及中枢性Horner瞳孔:瞳孔散大,甚至较正常眼更加明显。(中枢性或节前性病变时,节后神经元正常,用药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且由于常伴有瞳孔开大肌突触后膜受体上调) 机制:羟苯丙胺可使交感神经末梢内存储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儿童获得性Honor综合征: 1.对照老照片可确定是获得性的Horner综合征 2.病因 1)肿瘤:脊髓肿瘤、胚胎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 2)创伤性臂丛神经麻痹,胸内动脉瘤、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3)无关发现 先天性Horner综合征 1.完整的临床表现: 1)眼裂小、眼球内陷 2)瞳孔小 3)面部无汗 4)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